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故国想象流变
本文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故国想象流变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华裔文学 故国想象 流变史 叙述视角 文化动因
【摘要】:在美国华裔文学中,故国想象作为一个文化镜像不断地被建构、解构和重构。故国想象的流变史不仅折射了美国华裔作家构建想象的共同体和民族集体意识的尝试,也折射了美国华裔群体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身份认同焦虑和文化价值取向。本文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置身于全球化和历时性语境中,从具象写实、诗性想象、抵抗叙事和反省叙事几个方面分析了华裔作品中故国想象在叙述视角上经历的流变。与此同时,美国华裔作品中的故国想象的文化动因也由最初的精神慰藉和集体记忆,逐渐演变为一种诗性的文化反省和身份的叙事构建。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故国想象 流变史 叙述视角 文化动因
【基金】:2012年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2400450085
【分类号】:I712.06
【正文快照】: 美国华裔文学源于19世纪中早期,是指华裔作家以美国华裔人的独特视角书写的叙事结构。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华裔文学逐渐在众多族裔文学中脱颖而出,其研究也日渐成为显学,呈现出多维的理论形态。不少学者对其丰富性和复杂性进行了多角度探索,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费小平;;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家园政治[J];当代文坛;2007年05期
2 周劲松;;文化间性·语言政治·多重小我——从流散研究视角看林语堂小说《唐人街》[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金燕;王芹;;触类为象,合义为征:也谈电影艺术的象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包鹏程;《奥德赛》的结构与潜结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黎泽潮;;广告传播的文化语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韦晶;;试论当代的大众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5 曲瑞华,李润杰;全球化的文化意蕴与文化选择[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朱红文;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和文化理念[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7 胡义成;作为矛盾结构体的中国地域文化——破译中国地域文化的一种尝试性方法简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进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赵晓芳;;语言天空下的别样风景——关于《马桥词典》的语言哲学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海洲;后现代主义与王家卫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周景雷;;后乡村叙事:后工业时代的乡村呈现[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郑崇选;;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叙事的两种缺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王一川;;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文江;;对《笑傲江湖》的两种拆解:电影的与小说的[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7 潘知常;;论审美活动的历史形态[A];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C];1997年
8 欧阳友权;;网络的文学栖居与诗性祛魅[A];东方丛刊(2002年第3辑 总第四十一辑)[C];2002年
9 王一川;;中国的泛现代艺术[A];东方丛刊(1993年第1辑 总第五辑)[C];1993年
10 梅启波;;老舍的世界意识与文化坚守[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卓惠萍;论政府对农村性别文化的型塑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勇;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国如;超越他者,,成为主体[D];河南大学;2011年
8 虞昕;论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场域的主要特征[D];上海大学;2011年
9 马小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散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丛坤赤;林语堂生活美学观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4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5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8 朱媛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情景喜剧[D];云南大学;2010年
9 王程晔;当代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大学审美文化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郭艳霞;后现代语境下的内地青春偶像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宁;“义和团”与“傅满洲博士”: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黄祸”恐慌[J];书屋;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英剑;命名·主题·认同——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郭英剑;美国华裔文学的新星——吉什·任[J];外国文学;2002年04期
3 张卓;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文学[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徐颖果;华裔文学——美国的少数族裔文学[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牟为姣;张卓;;论美国华裔作家的国家身份建构[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6 雷来富;;美国华裔离散文学的流变特点[J];青年文学;2010年14期
7 费小平;;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家园政治[J];当代文坛;2007年05期
8 白颖;费小玉;;从沉默到爆发 从压抑到释放——对谭恩美《灶神之妻》的女性主义批评解读[J];理论界;2008年07期
9 连欢;;并非语言殖民——美国华裔文学早期自传分析[J];文教资料;2008年34期
10 袁彬;卢蕊;;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美国华裔文学[J];作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央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郭英剑;当代美国华裔文学方兴未艾[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马航飞;美国华裔文学:旧矛盾与新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郭英剑;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N];文艺报;2004年
4 ;《女勇士》:探寻与重建华裔女性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王杨;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卓;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社会性别身份建构[D];苏州大学;2006年
3 金学品;呈现与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书艳;美国华裔文学中身份与声音问题探析[D];南昌大学;2012年
2 乔程;美国华裔文学文化身份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3 张羽;美国华裔文学中女性身份的建构[D];安徽大学;2011年
4 战静钰;美国华裔文学中华裔种族身份的历史嬗变[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柔;西方视域下的东方情结[D];浙江大学;2012年
6 田宁;边缘与歧视—挣扎与探索—冲突与认同[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7 张姗姗;“中国书写”:美国华裔文学书写策略的差异性比较[D];湖北大学;2012年
8 孙超;从《自由生活》探讨哈金的离散写作[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舟;《拯救溺水鱼》:突破族裔界限的尝试[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张金娣;从《喜福会》的文化内涵看华裔的心路历程[D];黑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73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7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