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另类的呐喊:《最蓝的眼睛》、《紫颜色》中女性人物的身份建构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19 20:31

  本文关键词:另类的呐喊:《最蓝的眼睛》、《紫颜色》中女性人物的身份建构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最蓝的眼睛》 《紫颜色》 美国非裔女性文学 身份理论 身份建构


【摘要】:虽然《独立宣言》主张“人人生而平等”,但“男权中心、种族歧视”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困扰着美国的民主制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诸多问题之中,而以非裔美国女性发展尤显突出。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详实地书写了非裔美国女性成长经历和奋斗之路,记录了她们的成长历史,对深受白人强势文化和价值观的束缚和压榨的黑人的精神苦闷、迷茫和探索做了全面的描写。在诸多作品中尤以《最蓝的眼睛》和《紫颜色》为代表。两部作品通过黑人女性悲惨命运的再现,揭示了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艰苦的生存环境和因为身份的缺失而面临的身份认同的困境。同时也就非裔美国女性如何摆脱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的阴霾,建构出健康、积极的种族文化身份提出了建设性的策略。 本文从身份和身份建构的角度来分析和解读《最蓝的眼睛》、《紫颜色》,深入探索非洲裔美国女性作家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美国社会中为自身群体设计和建构非裔美国人的身份所做的努力,同时也使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了非洲裔美国文学独有的文学魅力和内蕴的历史文化价值。 本论文除“绪论”、“结语”部分外,共分为三章,其中第一章分析了非洲裔女性人物的命运谱系。从“异化”的女性、“悬浮”的女性、走向自觉的女性和解放的女性类别,根据黑人女性的性格命运做了分类,在众多女性人物身上展现了她们打破代际界限的非裔女性成长史。下面一章剖析非裔黑人女性身处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里因话语权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爱情的缺失致使自我真实身份缺失从而陷入精神的焦虑与迷茫中。最后一章以身份建构为出发点,从性别、文化和种族三方面试图指出女性身份的艺术建构。结语部分讨论了少数族裔在主流文化下建构和谐的多元存在应有的态度,同时指明了身份建构的复杂性、开放性、艰巨性和普遍性。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 《紫颜色》 美国非裔女性文学 身份理论 身份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3
  • 第一章 非洲裔女性人物的命运谱系13-23
  • 第一节 “异化”的女性13-15
  • 第二节 “悬浮”的女性15-18
  • 第三节 走向自觉的女性18-21
  • 第四节 解放的女性21-23
  • 第二章 非洲裔女性人物的身份缺失23-31
  • 第一节 女性话语权的缺失23-26
  •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缺失26-28
  • 第三节 爱情的缺失28-31
  • 第三章 女性主体地位的艺术建构31-41
  • 第一节 文化身份的建构31-37
  • 第二节 性别身份的建构37-39
  • 第三节 种族身份的建构39-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7-4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红梅;;美国黑人女性创作语境在国内沃克、莫里森研究中的缺失[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王守仁,吴新云;白人文化冲击之下的黑人心灵——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焦立东;;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紫颜色》[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丁岩;;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后殖民主义解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04期

5 程婷立;章少泉;;论《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封金珂;;《紫色》中的妇女主义新理念[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薛小惠;;《紫色》中的黑人女同性恋主义剖析[J];外语教学;2007年05期

8 付小兰;贾玉凯;;莫里森作品中美国黑人身份的两难探析[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2年01期

9 王晓春;;《最蓝的眼睛》:精神生态困境下的悲剧与解救[J];文学教育(上);2008年11期

10 王军;;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现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702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02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0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