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试论坎宁安的创造性写作—巴特的文本理论视角下对《时时刻刻》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7-08-20 10:22

  本文关键词:试论坎宁安的创造性写作—巴特的文本理论视角下对《时时刻刻》的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迈克尔·坎宁安 《时时刻刻》 创造性写作 作者之死 可写性文本


【摘要】:迈克尔·坎宁安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时时刻刻》作为其代表作充分展示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坎宁安的创作不拘泥于传统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叙述策略;情节设计不受时间,空间,结构等制约;作品的题材也很开阔自然。本论文拟用法国著名学者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来解析坎宁安在《时时刻刻》中,通过巧妙的角色塑造和情节设计而实现的创造性写作。首先,本研究从巴特的“作者之死”观出发,探寻坎宁安在创造性书写《时时刻刻》时,虚构出两位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和理查德·布朗并将他们置于无主体性写作中。同时,坎宁安自己扮演了“现代抄写者”角色,他的写作是建立在阅读和重写其它的文学文本的基础上。作者的写作主体性消解为坎宁安从事创造性写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本文以读者的主动性阅读为切入点,分析坎宁安在创造性写作《时时刻刻》时,赋予了小说中的另外两位人物角色劳拉·布朗和克莱丽莎以读者身份并使他们参与到主动性阅读中。同时,坎宁安的现实读者也参与到主动性生产文本意义中。多位读者的主动性阅读不仅为其对应作者带来新的写作意义,同时也为《时时刻刻》增添了多重的文本意义。此外,本论文依据巴特对“可写性文本”的定义,阐述坎宁安通过创造性的人物角色塑造和情节设计而在《时时刻刻》中充分展示了其三方面的“可写性”特征。其一,小说不拘泥于单一化的写作模式。其二,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具备了象征性。其三,“克莱丽莎”这一人物角色指涉了多重的文学文本。由此可见,坎宁安在《时时刻刻》中展开了创造性写作。通过独特的人物角色塑造,他引入作者和读者;同时又借助于巧妙的情节设计,消解作者对文本的绝对占有权,从而解放其对应的读者和文本。通过虚构出作者的颠覆性写作和读者的主动性阅读,坎宁安拓宽了原有的单一化写作,从而建构出《时时刻刻》并使其具备“可写性文本”特征。作为一部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小说不仅充分体现了坎宁安的创造性写作历程,同时也为其他作者从事创造性写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典范。
【关键词】:迈克尔·坎宁安 《时时刻刻》 创造性写作 作者之死 可写性文本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9
  • INTRODUCTION9-19
  • CHAPTER ONE TAKING ON THE DEATH OF THE AUTHORS' AUTHORITY19-33
  • 1. Virginia Woolf's Non-authorial Writing of Mrs. Dalloway19-23
  • 2. Richard Brown's Loss of the Authorial Subjectivity23-27
  • 3. Michael Cunningham's Modern Scripting of The Hours27-33
  • CHAPTER TWO INCARNATING THE READERS WITH ACTIVE READING33-47
  • 1. Laura Brown's Encoding of Virginia Woolf's Writing33-37
  • 2. Clarissa Vaughan's Contextualization of Richard Brown37-41
  • 3. Readers' Realizations of Cunningham's Creative Writing41-47
  • CHAPTER THREE PRESENTING THE WRITERLY EXEMPLIFICATIONS IN THE HOURS47-59
  • 1. Different Types of Writing Modes47-51
  • 2. Various Voices of Death51-54
  • 3. Multiple References of the Character Clarissa54-59
  • CONCLUSION59-61
  • WORKS CITED61-63
  • 中文参考文献63-65
  • 作者简历65-69
  • 学位论文数据集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丽;;比利·坎宁安:千面教父[J];篮球;2005年12期

2 王丽莉;解读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6期

3 袁素华;;坎宁安《时时刻刻》的后现代互文策略[J];求索;2009年05期

4 袁素华;;游走于疯狂与理性的边缘——试析《时时刻刻》三女性[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4期

5 赵晓囡;;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记载女性成为主体的过程[J];名作欣赏;2010年06期

6 ;他山之石 为花朵造像的伊莫金·坎宁安[J];世界文化;2012年08期

7 哈尔·克莱门特,耿辉;不同寻常的感官[J];飞.奇幻世界;2005年03期

8 宋文;;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女性城市境遇——评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3期

9 邱小轻;;论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对女性主体性的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比利·坎宁安[J];当代体育;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美皆;迈克尔·坎宁安的成名小说《末世之家》[N];文学报;2001年

2 ;美军官承认命令士兵把伊平民推下河[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编译/杨孝文 任秋凌;低龄儿童该不该学电脑?[N];北京科技报;2004年

4 张永义;从三个约翰到两个迈克尔:美国文坛变迁侧记[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姜纬;路泞:我好像更挑剔现实了[N];中国摄影报;2013年

6 颜平;英国“光辉”号航母——不光彩的一天[N];中国国防报;2004年

7 ;美国杀菌邮筒获专利[N];中国邮政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婉莉;试论坎宁安的创造性写作—巴特的文本理论视角下对《时时刻刻》的解读[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东生;从空间角度解读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于怡;论迈克尔·坎宁安小说中的死亡主题[D];山东大学;2009年

4 胡泊;迈克尔·坎宁安《末世之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解读[D];兰州大学;2007年

5 李正佳;坎宁安对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6 宋美伦;迈克·坎宁安小说《时时刻刻》的焦虑理论解读[D];河南大学;2014年

7 叶家春;[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凌凌;《时时刻刻》之互文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莲月;论迈克尔·坎宁安《时时刻刻》中的主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国春玲;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06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06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8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