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作为记忆形象的多余人——俄罗斯文学与文化记忆

发布时间:2017-08-24 15:22

  本文关键词:作为记忆形象的多余人——俄罗斯文学与文化记忆


  更多相关文章: 记忆形象 多余人 俄罗斯文学 文化记忆


【摘要】:多余人是俄罗斯文学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记忆形象来思考多余人,无疑会加深对俄罗斯文学长廊中多余人形象的认识。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出现总是与俄罗斯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预兆紧密相关。俄罗斯知识分子中大批对暗潮涌动的时代风云先知先觉而又无能力成为弄潮儿之人,使奥涅金和利扎文等成为一代代多余人,而且一代比一代更具悲剧性和荒诞性。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关键词】记忆形象 多余人 俄罗斯文学 文化记忆
【分类号】:I512.06
【正文快照】: 记忆形象是方兴未艾的文化记忆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由德国研究文化记忆理论的著名学者杨·阿斯曼提出。阿斯曼认为:“‘记忆形象’不仅显现为对于一个群体的自身形象和目标富有意义的‘家园’和‘生活史’,它不仅重构群体的过去,更为重要的是,它也定义群体的本质、特性和弱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新华;俄国多余人形象系列与俄国历史进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2 周群;;贵族阶级的自我批判——简析俄国文学史上“多余人”的形象[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3 袁素华;关于“多余人”衰亡之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王燕;;光源氏——世界文学“多余人”形象的雏形[J];学术交流;2006年10期

5 孙红蕾;;浅谈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多余人”人物形象的时代性[J];作家;2009年18期

6 陆凡;关于奥n|金是“多余人”的形象问题[J];文史哲;1962年03期

7 何雪梅;;论19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苏丽杰;;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罗亭的形象[J];今日科苑;2006年04期

9 胡云波;刘占惠;;“多余人”形象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郭伟华;;俄国现代化冲撞下的“多余人”形象探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军;屠格涅夫小说中的知识分子[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晋悦;文学何处觅英雄[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四川外语学院教授 朱达秋 ;“雅努斯神”的俄罗斯之爱[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伟;《日瓦戈医生》在中国[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任洪娇;社会转型时期的世纪病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丽丽;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中的“海滩人”形象[D];暨南大学;2008年

3 胡云波;“多余人”艺术形象分析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富涛;论屠格涅夫的美学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刘美娟;试论《普拉东诺夫》的超时代性[D];南昌大学;2008年

6 雷海霞;俄罗斯国民性视角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7 龙秀娟;屠格涅夫的小说创作与虚无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2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32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3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