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里克短篇叙事诗中的诙谐和讽刺
本文关键词:施特里克短篇叙事诗中的诙谐和讽刺
更多相关文章: 施特里克(Der Stricker) 短篇叙事诗 诙谐 讽刺
【摘要】:本篇论文属于德国中世纪文学研究领域。目前在德国学术界,中世纪文学研究正经历着一次真正的“文艺复兴”,中世纪这块文化艺术瑰宝又开始绽放出夺目的光彩。然而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涉足较少。除了艰涩难懂的古德语之外,,对中世纪的定式思维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谈起中世纪,很多人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一副惨不忍睹的景象。残酷的战争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又加上肆虐的瘟疫和教会无情的压迫,人们的生活异常艰难困苦。或许正是苦难铸就辉煌,这一时期的文学却经历了一段繁荣的时期。 除了众所周知的长篇史诗和宫廷爱情诗,中世纪还有一类作品以其诙谐戏谑、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而广为流传,这就是M re(短篇叙事诗)。短篇叙事诗出现在中世纪后期,经历了几百年的兴盛辉煌,后来逐渐被人遗忘。在上个世纪中期,Hanns Fischer对该文学体裁进行深入研究,并出版了《Studienzur deutschen M rendichtung》。这本书出版不久便引发了学界对短篇叙事诗研究的热潮。与大部头的英雄史诗比较起来,短篇叙事诗言简意赅,语言形象生动、诙谐诙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其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和现实,所以研究该类文学体裁也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理解中世纪。 短篇叙事史诗的创始人是施特里克(Der Stricker),所以本篇论文以该作者为切入点,运用文本分析和阐释学中的基本方法和理论,重点探讨了他的几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叙事诗。通过分析作品中运用的Komik(诙谐)和Satire(讽刺),来挖掘作者撰文背后的深意。诙谐和讽刺是施特里克常用的手法,通过文本分析可以看出,他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娱乐听众、寓教于乐和针砭时弊。这与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诗论》中提出的文学作品的目的不谋而合。本文立足文本,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文学世界,从而进一步凸显出文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关键词】:施特里克(Der Stricker) 短篇叙事诗 诙谐 讽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16.07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Einleitung9-19
- 1.1 Forschungsmotivation9-10
- 1.2 Forschungsstand10-15
- 1.3 Aufbau und Zielsetzung der Abhandlung15-19
- 2. Zur Methode19-25
- 2.1 Erste Ann herung: Die werkimmanente Interpretation19-20
- 2.2 Philosophische Grundlagen20-23
- 2.3 Anwendung der Methode zum Analysieren der M ren23-25
- 3. Die M ren des Stricker mit komischen und satirischen Elementen25-58
- 3.1 Der Gegenstand: Das M re25-34
- 3.1.1 Die Gattungsproblematik25-28
- 3.1.2 Die Entstehungszeit und der Hintergrund28-29
- 3.1.3 Autorschaft und Werkbegriff des Mittelalters: Der Stricker29-34
- 3.2 Komik und Satire in den M ren des Stricker34-58
- 3.2.1 Das Ehescheidungsgespr ch39-44
- 3.2.2 Der begrabene Ehemann44-50
- 3.2.3 Der nackte Ritter50-53
- 3.2.4 Der arme und der reiche K nig53-55
- 3.2.5 Der Richter und der Teufel55-58
- 4. Ziele von Komik und Satire in der strickerischen M rendichtung58-64
- 4.1 Der neue Realismus im M re: Die Figuren in den Strickerischen M ren58-60
- 4.2 Komik und Satire zum Lachen und zum Nachdenken in den M ren60-64
- 4.2.1 Das Komisch Satirische als Widerspiegelung gesellschaftlicher Widersprüche61-63
- 4.2.2 Komik und Satire als überwindung der Wirklichkeit63-64
- 5. Schlusswort64-67
- Literaturverzeichnis67-72
- Prim rliteratur67
- Sekund rliteratur67-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崇先;论彝文叙事诗《且宝赔铃记》的文史资料价值[J];民族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2 李事民;;熊巴佳佳和他的伙伴(普米族叙事诗)[J];华夏地理;1982年03期
3 芦朝贵;杨笛;;古卑姑娘(哈尼族叙事诗)[J];华夏地理;1982年05期
4 王治川;;《一个和八个》:叙事诗与探索电影叙述学比较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5 苏金伞;;我的小邻居(叙事诗)[J];中国作家;1993年04期
6 阮忠;汉乐府叙事诗的戏剧性[J];南都学坛;1996年01期
7 王荣;沉钟之声:“将真和美的歌唱给寂寞的人们”——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创作[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邢莉;叙事诗中反抗的女性形象[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韦坚平;开阔的视野 细致的比较——评鹿忆鹿《傣族叙事诗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陈岩;;泪与血浇铸的史诗——介绍叙事诗《刘连仁》[J];日语知识;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汉林;;中国现代长篇叙事诗(1937—1949)研究的历史和现状[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2 红芒;;美的叙事 美的颂歌——白族诗人晓雪叙事诗读后[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3 赵汉宁;;叙事曲的起源与变迁[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4 李洪滋;;汇辑叙事诗词集锦 记述改革开放30年离休工作生活[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汉宁;;浅析肖邦钢琴叙事曲作品23[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6 沈原;毛必扬;;清宫满文诗歌的韵律[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7 孙振;;论新闻照片的情节[A];198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3年
8 马丁·嵇穆;;满洲文学述略[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9 汪石满;;序[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10 理查德·多尔逊;田小杭;;民俗学[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毓璜;诗是他心灵的一部分[N];文艺报;2005年
2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李鸿雁;中西对比视域下的中国早期叙事诗[N];光明日报;2008年
3 ;往事如画美如潮[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怡文;泰戈尔叙事诗[N];文学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刘伟盛邋实习生 谢萍 唐睿岚;韦其麟:用壮族文学织就传世《百鸟衣》[N];南宁日报;2007年
6 本报通讯员 奚锡钧;夸萼山:散发着白依人独特文化韵味的芳草地[N];大理日报(汉);2007年
7 稚河 编撰;中国“花儿”之首(续三)[N];民主协商报;2006年
8 记者 张云宽邋实习生 刘玉君;《熊明泽文存》出版[N];湖北日报;2007年
9 董培伦;俄罗斯诗歌是我诗海航行的导航灯[N];文艺报;2006年
10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达斯坦:一种沉重的失落[N];中国民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峰;近代叙事长诗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周峨;唐前女性题材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金环;论吴伟业的“诗史”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丁敏;席勒在中国:1840-2008[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董晓波;裕固族文化谱系解读及其现代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于在照;越南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7 邓莎莎;支持决策研讨的文本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赵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D];外交学院;2006年
9 蔡爱国;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与文本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郭伟宏;赵岐《孟子章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丽;施特里克短篇叙事诗中的诙谐和讽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李小利;汉魏六朝叙事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3 纪军;女书叙事诗与女性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晓敏;俄罗斯叙事诗篇章中的叙事结构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郑亮;乐府叙事诗简论[D];新疆大学;2004年
6 赵秀娟;从叙事学角度看古代叙事诗的英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金美玉;关于金哲诗的语言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8 胥秋云;浅析哈萨克族叙事诗《阔孜库尔佩西与芭艳苏露》雀杰版本[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于宝莲;唐代叙事诗的发展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尚炜;思想的闪光[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9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39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