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历史的人性观照——评邝丽莎的新历史小说
本文关键词:诗性历史的人性观照——评邝丽莎的新历史小说
【摘要】:在美国华裔文坛上,邝丽莎是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中国虽依然是吸引读者的窠臼,但是其作品的内涵已从单纯的异域情调深入到对人性的探究和思索。在新历史主义影响下,邝丽莎小说中的历史既是一部诗意想象的历史,也是一部带着人性温度的历史,主要表现为关注大历史中的小人物,用历史展现人性;以人性为桥梁,实现文学虚构与历史真实的融合;关注男权中心话语控制下的女性话语,用人性体味历史。邝丽莎对诗性历史的人性观照,引起了中外读者的共鸣。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邝丽莎 新历史主义 海外华文文学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随着电影《雪花秘扇》的热映,原著作家邝丽莎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然而在美国本土,邝丽莎已然是美国文坛上的一颗明星,其作品广受读者喜爱并多次登上《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1995年,邝丽莎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家族回忆录《在金山上:我的华裔家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志椿;;文学与人性——对几个有争议问题的述评[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张越;张峰;;解除外在枷锁 还原史学本真——李勇著《保卫历史学》读后[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3 梅雪芹;;从“人”的角度看环境史家与年鉴学派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黄健;;永远的质疑——论洪治纲的文学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5 郭少琼;;关于史学家任务的一点杂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张延者;;文本性与历史性的统一——试论中国新历史主义的创作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张丽娟;;历史叙事——先锋文学中蕴涵着新历史主义的神韵与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强玲;;新历史主义的颠覆与抑制——以长篇小说《兔子,跑吧》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9 赵倩;;虚构出的真实——浅论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创作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10 张正明;;“宏观历史解释模式”及其批判[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赵炎;;解构的“新历史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艺术现象及批评历史意识的一种反思[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3 张树国;;论《左传》的性质及其对古代散文研究理论建构的意义[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4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5 邓京力;马敬;;试论影响历史评价的若干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张进;;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董希文;;深描与诊断:解释人类学之于文学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意义[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9 齐玉华;;浅析当代浙商公共行为的时代意义——基于公共行为的历史沿革的分析[A];浙商研究 2010[C];2011年
10 胡国枢;;论毛泽东的史学理论贡献与实践运用[A];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6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旺生;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岚晖;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詹秀伟;对托马斯·品钦《葡萄园》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兰州大学;2010年
3 王凤秋;在历史中重构女性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雷鹏程;心灵的皈依:在异乡与历史之间[D];江南大学;2010年
5 林辉;地方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秀贞;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托尼—莫里森的《天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缪慧;在历史与现实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杜少琼;中学历史“综合化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夏云果;新历史小说对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刘旭;历史真实的诗意解读[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恩;;从“传播”到“交流”——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基本模式的选择[J];长江学术;2009年04期
2 陈玉珊;;2009年“海外华文文学与诗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蒋述卓;张炯;饶們子;;在“华文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年02期
4 朱静;;新历史主义之后——近年来莎士比亚和现代早期研究中的新趋势[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9期
5 徐家祯!澳大利亚 ;关于华文创作在非华文世界的现状、地位和前景[J];华文文学;1998年03期
6 ;海外华文文学教材系列[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张进,高红霞;新历史主义与解释学[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刘小新,朱立立;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批评实践——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中心的初步观察与思考[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9 李安东;复旦大学中文系“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专业历届学位论文目录[J];华文文学;2005年03期
10 杨春;;《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新新;;菲利普罗斯:新历史主义的实践者——《反美阴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顾婧;;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重新思考《反美阴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汤瑶;;狂欢化视角下的《拉格泰姆时代》解读——对历史的颠覆与重构[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君;贾植芳与海外华文文学沙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竞;海外华文文学收获新实绩[N];文学报;2010年
3 记者武勇;“华文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华闻;“华文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文艺报;2010年
5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文化复兴”不等于否定现在 也不是重复历史[N];南方日报;2010年
6 喻大翔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海外华文文学里的中国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白舒荣;“终于把祖宗的文化烙在身上了”[N];文艺报;2011年
8 黄昱宁;站在布克奖评委的对岸[N];东方早报;2010年
9 王杨;华文写作就是回归家园[N];文艺报;2009年
10 金龙格;英格丽·卡文:她身边的时光碎片[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傅洁琳;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陈世丹;库尔特·冯内古特对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构及其新历史主义倾向[D];厦门大学;2002年
3 谷红丽;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批评视角下诺曼·梅勒的作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4 盖建平;早期美国华人文学研究:历史经验的重勘与当代意义的呈现[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丽;乔纳森·多利莫尔的政治文化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史亚娟;文化的狂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翟恒兴;走向历史诗学[D];浙江大学;2006年
8 高灵英;苏格兰民族形象的塑造: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的苏格兰历史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赵颖;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慧;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大街》[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李庚敏;心灵的布鲁斯[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艳;个人记忆中的历史[D];苏州大学;2005年
4 李曙光;《午夜之子》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云;戏仿安妮·弗兰克[D];厦门大学;2007年
6 刘庆争;小说化的历史[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冰;文学与历史的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马广利;新历史主义观照下的《李尔王》[D];苏州大学;2005年
9 陈澄;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友玉;当上帝缺席的时候[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43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4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