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迪伦马特《天使来到巴比伦》中国王形象的塑造

发布时间:2017-08-30 18:11

  本文关键词:迪伦马特《天使来到巴比伦》中国王形象的塑造


  更多相关文章: 迪伦马特 《天使来到巴比伦》 国王 怪诞


【摘要】:现代主义戏剧大师迪伦马特的名剧《天使来到巴比伦》用怪诞的手法塑造了具有狂欢化性质的怪诞国王形象。在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的视域下,狂欢国王形象的特征是"国王等于小丑",而这一"国王即小丑"的形象来自于狂欢节中国王加冕—脱冕仪式。迪伦马特通过国王—小丑形象的转化,消解了国王所代表的绝对权力的压迫性和独白性,解放了民间诙谐文化。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迪伦马特 《天使来到巴比伦》 国王 怪诞
【分类号】:I522.073
【正文快照】: 二战结束后,出现了一位与戏剧大师布莱希特齐名的怪诞戏剧巨匠,他就是被西方评论界誉为“布莱希特死后最重要的德语戏剧天才”的迪伦马特。迪伦马特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戏剧作品《天使来到巴比伦》《老妇还乡》《物理学家》等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喜剧《天使来到巴比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薇;熊腾芳;;人神共舞:莎士比亚喜剧对古希腊神话的传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岚;;大众传媒语境下的金庸作品——狂欢与意识形态的反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3 陈郁忠;蔡玳燕;;从“人性”角度看迪伦马特喜剧《罗慕路斯大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4 白念文;孟祥路;;以巴赫金狂欢理论观照中国古典喜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5 赵光亚;金银;;世俗小叙事对历史大文化的消解——《故事新编》的历史重写策略及思想意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6 韩晓芹;管晓莉;;伪满乡村社会与民间文化广场——《生死场》、《呼兰河传》与伪满前后东北地域文化解读[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赫聪;张勇;;《功夫熊猫2》:美国动画片模式的“集结号”[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李娜;狂欢化的历史传奇小说——王小波《青铜时代》研读[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王文革;王德岩;;怪诞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和磊;;未完成性——试论鲁迅文本中的对话及其困境[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余建清;;网络恶搞:狂欢与抵抗——基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李为君;;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青年文化认同危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4 高巍;江宁康;;文学与阶级身份建构——英美文学批评新论探究[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5 王文革;;怪诞艺术:徘徊在原始与现代之间[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6 许文勤;;甘肃皋兰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调查研究[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杜晓红;电视文化中的“快感”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王新民;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黄巍;“文革”时期女性形象政治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刘永春;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李琨;先秦两汉诗歌的狂欢化色彩[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曾燕;龙图腾的审美记忆与隐性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巍;谁在边缘地[D];南昌大学;2010年

4 王建群;“过”与“不及”[D];南昌大学;2010年

5 岳怀旺;动画角色运动语言及其设计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杨思萍;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在大陆的传播及其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沈卉;互联网时代下“山寨”视频短剧考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柳润;观看羌历年[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张冰洁;艰难抉择的边缘人[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董宇;田壮壮导演风格与艺术[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梅;;论《大师和玛格丽特》中的怪诞[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2 裴蓓;;从“瓦尔普吉斯之夜”看《浮士德》中的“狂欢化”现象[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杨仁敬;李琼;;狂欢化手法的运用和弱化——评坡的《焦油博士和羽毛教授的疗法》[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周继武;试论巴赫金的怪诞现实主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陈士部;试论巴赫金的怪诞现实主义[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6 肖四新;论莎士比亚早期喜剧的狂欢化色彩与狂欢精神[J];戏剧;2001年02期

7 周继武;怪诞的“魔幻意象”[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周卫忠;;狂欢人格的双重性与基督位格的双重性——从狂欢论与位格论的内在一致看巴赫金思想的基督教背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杨亦军;;《巴黎圣母院》狂欢节游戏与人物形象的三重结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期

10 陆道夫;狂欢理论与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玲;;悬疑、怪诞、恐怖效果的产生——论反讽在《鄂榭府崩溃记》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薛海宁;;《白雪公主》——狂欢的世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晓红;;论《小城畸人》中的丑与美[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汤瑶;;狂欢化视角下的《拉格泰姆时代》解读——对历史的颠覆与重构[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陀;上帝与被放逐的作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钱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是可以常青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季水河 刘中望;学术对话·学理诠释·学科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李庆西;“翻了个儿的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凸凹;人性的坐标[N];河北日报;2001年

6 洁尘;雅致且恐怖的阅读[N];重庆商报;2001年

7 王晓平;一则从古埃及走到朝鲜半岛的掌故[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康慨;古巴侏儒女伶传奇获西班牙丰泉小说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彭懿 图画书研究者;活了100万次的猫宁愿死去[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杨莉馨;向莎士比亚宣战[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卫忠;巴赫金诗学的双重性思想[D];浙江大学;2005年

2 廖峻;迪伦马特戏剧中的迷宫世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3 史亚娟;文化的狂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6 宋春香;狂欢的宗教之维—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宋建福;《项狄传》的狂欢化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8 欧荣;戴维·洛奇作品中的“危机”母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罗贻荣;戴维·洛奇对话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溶;论迪伦马特创作的悲喜剧风格[D];南京大学;2012年

2 姜雪;试析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喜剧《抛锚》的艺术特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登凯;狂欢——生命之舞[D];西北大学;2001年

4 孙明;狂欢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文瑜;试析弗兰纳里·奥康纳狂欢化的怪诞艺术风格[D];新疆大学;2005年

6 黄新征;狂欢化的《尤利西斯》[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毕文毅;迪伦马特侦探作品中的正义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倪慧;狂欢节的笑声[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红光;论戴维·洛奇小说的喜剧性及雅俗共赏特征[D];南昌大学;2006年

10 朱婉婧;《伤心咖啡馆之歌》的怪诞色彩解读[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60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60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1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