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叙事空间到第三空间:《仁慈》中的空间叙事艺术

发布时间:2017-09-02 09:30

  本文关键词:从叙事空间到第三空间:《仁慈》中的空间叙事艺术


  更多相关文章: 《仁慈》 后殖民主义 空间叙事 第三空间


【摘要】:托尼·莫里森是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作品情感炽热,简短而富有诗意,并以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敏锐观察闻名。莫里森的小说具有浓郁的黑人文化特质,主题思想深刻,人物形象丰富立体,语言犀利而不失幽默。并且在它的第九部小说《仁慈》中,采用空间叙事手法打破时间叙事传统,在叙事中体现莫里森对小说人物第三空间身份的认同。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一个农场中几个女性如何克服困难,顽强求生。小说的背景复杂,多种文化与信仰交织而成;人物身份多样,作者的写作手法特别,独特的章节安排,多视角的转换等手法形成了文本显著地空间叙事特点。本论文将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来探讨文本的空间叙事艺术,以及此叙事方式对小说第三空间主题的凸显作用。空间叙事是莫里森小说的显著特点,本文以加布里尔左伦的空间叙事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仁慈》中的空间叙事艺术。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莫里森的生平,阐释了空间叙事理论及第三空间理论,,并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第二章研究小说在纵向空间叙事方面的特点,地点的流动性,时间的模糊性,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不确定性特点。第三章探讨从横向空间叙事方面总结出文中三个主要女性人物的空间特点。瑞贝卡的独立宗教空间,索柔的悲伤空间,和丽娜的男性强壮空间。第四章分析莫里森在写作策略对第三空间呈现的作用。运用模糊的意象、多视角叙述、构建多重的人物身份、语言的含混性的象征等写作手法体现小说第三空间主题的。并且指出小说中第三空间的体现之处,例如人物身份的混杂,多文化交叉等特点。结语部分指出莫里森的小说《仁慈》具有独特的空间叙事艺术,并借此阐释出小说人物第三空间的身份定位,将两者结合为文本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关键词】:《仁慈》 后殖民主义 空间叙事 第三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CONTENTS8-9
  • Chapter One1 INTRODUCTION9-31
  • 1.1 Toni Morrison and A Mercy9-16
  • 1.2 Theory of Space Narrative16-22
  • 1.2.1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Narrative18-20
  • 1.2.2 Main Approaches20-22
  • 1.3 Third Space and Narrative Space22-26
  • 1.4 Literature Review26-29
  • 1.5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29-31
  • Chapter Two CONSTRUCTING A WAVERING VERTICAL SPACE31-41
  • 2.1 The Fluidity of Location33-35
  • 2.2 The Vagueness of Time35-38
  • 2.3 The Uncertainty of the Characters'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38-41
  • Chapter Three “WHO AM I?”: BUILDING A HORIZONTAL SPACE41-53
  • 3.1 Independent Personal Space41-50
  • 3.1.1 Rebecca's Independent Religious Space43-46
  • 3.1.2 Sorrow's Private Sorrowful Space46-47
  • 3.1.3 Lina's Masculine Strong Space47-50
  • 3.2 Florens' Journey as a Whole50-53
  • Chapter Four THE ARTISTIC DEVICES TO CONSTRUCT A THIRD SPACE53-69
  • 4.1 The Ambiguous Images53-58
  • 4.1.1 Shoes54-55
  • 4.1.2 Names55-57
  • 4.1.3 The Eagle57-58
  • 4.2 The Multiple Narrative Perspectives58-62
  • 4.3 The Complex Identities of Characters62-65
  • 4.4 The Hybridity of the Narrative Language65-69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9-72
  • Bibliography72-74
  • Appendix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4-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在路上:荒诞的存在与个体的反抗——对托尼·莫里森《仁慈》中“反抗哲学”的文化阐释[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迪勇;空间叙事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77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77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1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