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剧《暴风雨》中的叙事言语隐喻探析
本文关键词:莎剧《暴风雨》中的叙事言语隐喻探析
【摘要】: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在文学史上获得了极大的文学成就,蕴含其中的隐喻叙事式对《暴风雨》的成功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隐喻相关理论及莎剧《暴风雨》基本内容,然后分析了莎士比亚在《暴风雨》通过独立隐喻和整体隐喻的叙事方式深化了戏剧的思想内涵,同时有力彰显了《暴风雨》的美学艺术价值,最后从宏观角度、各个情节等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叙事言语隐喻下《暴风雨》的艺术表现效果。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关键词】: 《暴风雨》 叙事言语 隐喻分析
【分类号】:I561.073
【正文快照】: 一、隐喻相关理论及莎剧《暴风雨》基本内容概述(一)隐喻基本内涵概述从英语的视角来看,所谓隐喻就是“metaphor”,这个词语最初起源于拉丁语的“metaphora”,并且可以深远地追溯到“metapherein”,在这个词语中的“meta”代表着超越的意思,“pherein”代表着传达的意思,指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盈秋;浅谈莎土比亚《暴风雨》的艺术美[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徐苏影;野性的丑怪兽还是聪明的反抗者——《暴风雨》“卡列班”人物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周宁;天鹅之歌——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4 方平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天鹅之歌”——《暴风雨》赏析(两章)[J];名作欣赏;1995年01期
5 段方;普洛斯彼罗的魔法和凯列班的诉求——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暴风雨》[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6 黄怀军;对莎剧《暴风雨》思想意义的再认识[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7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蒙博涵;;透过《暴风雨》看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特点[J];林区教学;2009年01期
9 刘艳丽;;从《暴风雨》看凯特·肖邦作品的自然主义倾向[J];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10 段汉武;;《暴风雨》后的沉思:海洋文学概念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朝翔;;莎士比亚与战争[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丽华;他们用100年将莎翁带进中国[N];深圳商报;2004年
2 张琼;第9届世界莎学大会:波希米亚的莎士比亚风[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莉雅;莎士比亚传奇剧中父女关系的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杰;莎士比亚《暴风雨》的节制主题[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丽敏;生态批评视角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建辉;莎士比亚《暴风雨》隐喻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姜震震;狂欢的小岛[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潘先利;放逐与救赎:《暴风雨》中的精神之旅[D];西南大学;2012年
6 韩媛媛;重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祝芳芳;回写《暴风雨》:约翰·福尔斯《魔法师》的互文性阐释[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钟慰;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9 许克琪;英国荒岛文学两部代表作品的后殖民解读[D];东南大学;2006年
10 易春芳;后殖民翻译视野中的莎士比亚[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86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86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