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沉默——论布朗肖的文学思想
本文关键词:文学的沉默——论布朗肖的文学思想
【摘要】:本文以法国作家布朗肖的文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围绕着沉默与声音这一对概念,深入分析了布朗肖对语言和文学的独特认识。作为当代法国文学界与思想界一位特立独行者,较之他的朋友勒维纳斯、德里达和福柯而言,生前相对默默无闻的布朗肖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布朗肖的文学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正在对西方思想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布朗肖 沉默 声音 文学理论
【分类号】:I565.06
【正文快照】: 在勒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的葬礼上,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那篇题为“诀别”(Adieu)的著名挽词中提到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Blanchot,1907—2003)。在谈及布朗肖与勒维纳斯之间的友谊时,德里达发出如下感慨:“对我们中的许多人,当然也包括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宪;必要的张力──读《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J];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2 王宁;走向东西方对话和开放建构的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0年06期
3 斯义宁;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4期
4 尚延龄,尚缨;文学理论:在夕辉朝霞的交映下[J];甘肃高师学报;2000年04期
5 斯义宁;“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综述[J];南方文坛;2000年06期
6 李秋林;对文学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7 陶东风;;文化研究对于文学理论的挑战[J];文学前沿;2000年01期
8 童庆炳 ,王一川;文学理论教学的双向拓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1年06期
9 冯宪光;文学理论:视点、形态、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2期
10 钱中文;全球化语境与文学理论的前景[J];文学评论;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鹏程;;文学理论跨学科[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张永刚;;由“意识形态”问题所展示的文学理论姿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后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前言[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董学文;;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回顾与反思的几个问题——纪念改革开放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7 冯巍;;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杨伯特;;近30年文学理论的“他者化”及其产生的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郭跃辉;;新时期外来文论教材对我国文学理论观念的影响[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马建辉;文学理论:回归与转向[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王宁;面向新世纪的文学和文学理论[N];文汇报;2000年
4 邢建昌;90年代文学理论的发展[N];文艺报;2000年
5 黄应全;立场意识[N];文艺报;2001年
6 刘斯奋;我们是否还需要文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石一宁;为文学理论“难题”寻“新解”[N];文艺报;2004年
8 ;关于大学文艺学教学与教材改革的构想[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崔立秋;文学理论遭遇危机了吗?[N];河北日报;2006年
10 邢建昌;文学理论三十年的知识演进[N];文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3 谢旭;王学与中晚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瑜;对童庆炳三版《文学理论教程》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3 郭敏;隐蔽的成规[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庆;约翰·塞尔与文学理论[D];南京大学;2013年
5 董雪萍;叶以群的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6 陈蕾;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耿荣清;走向自由,,永远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8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炜芳;语言论转向的两条路径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彭静;论嘉靖后期到万历前期的文学理论[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91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9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