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中的阿玛兰妲:爱的无望与性的缺失
本文关键词:《百年孤独》中的阿玛兰妲:爱的无望与性的缺失
【摘要】:本文通过对《百年孤独》中阿玛兰妲形象的分析,试图还原一个不被外人知晓的、全新的阿玛兰妲形象。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心理学为依托,考察人物事件,梳理产生这些行为的心理诱因,通过事件、行为、心理的综合考量,对阿玛兰妲这一形象进行辨析,推翻关于她的固有印象。笔者通过分析四对主要人物关系,得出阿玛兰妲的两个基本概念:无望的同性之爱与性缺失下的变态倾向。同时,分析了阿玛兰妲的自恋情结,以及高傲与自尊,使阿玛兰妲的形象更加丰满。
【关键词】:前俄狄浦斯情结 感情转移 自恋 压抑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75.0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1
- 一、 研究背景8
- 二、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8-9
- 三、 主要研究内容9-11
- 第一章 以恨为表象的爱11-24
- 一、 孤独的童年与闯入者带来的改变11-12
- 二、 前俄狄浦斯情结阶段12-14
- 三、 失去的恐惧与罪疚感支配下的压抑14-24
- (一) 丽贝卡爱情曝光——阿玛兰妲爱谁14-18
- (二) 前意识合理化——转向克雷斯皮18-20
- (三) 超我的惩罚与潜意识罪疚感20-24
- 第二章 无望中的转移与慰藉24-30
- 一、 与克雷斯皮感情分析24-27
- 二、 与马尔克斯感情分析27-30
- 第三章 压抑下不能满足的原欲30-34
- 一、 不伦之恋30-32
- 二、 故事最后的隐喻32-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7
- 致谢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蜀鄂 ,唐兵;论中国新时期文学对《百年孤独》的接受[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胡小林,张爱民;镜子的魔术——谈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艺术特征[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1期
3 余明芳;孤独导致绝望与民族的覆灭──浅析《百年孤独》主题之一[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4 敬晓星;魔幻与现实——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5 户晓辉;论《百年孤独》的时间意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6 赵兵;浅论魔幻时间在《百年孤独》中的作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1期
7 王正蓉;《百年孤独》的史诗气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刘浩;《百年孤独》之悲剧意蕴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偶语;翻书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J];科学之友;2004年10期
10 李翠云;;矛盾动态的孤独主题——简析《百年孤独》[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祥斌;;南北美洲交相辉映的两朵艺术奇葩——论《百年孤独》与《所罗门之歌》的成功与魅力[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王微;;论《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许志强;;魔幻现实主义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变法[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一安;《百年孤独》从未被退稿[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记者 杨秀兰;准备了40年的一部书,中国式的《百年孤独》?[N];嘉兴日报;2008年
3 首席记者 陈熙涵;正版《百年孤独》终于来了[N];文汇报;2011年
4 ;《百年孤独》首获中文版权[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1年
5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痛并快乐地翻译《百年孤独》”[N];深圳特区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路艳霞;《百年孤独》生日当天重返中国[N];北京日报;2011年
7 陈众议;《百年孤独》何以畅销[N];人民日报;2011年
8 深圳商报驻京记者 田泳;正版的《百年孤独》来了![N];深圳商报;2011年
9 韩浩月;《百年孤独》还将“孤独”下去[N];深圳商报;2011年
10 陈华文;不再孤独的《百年孤独》[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红艳;论《百年孤独》的写作张力思维[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乌云高娃;《祖先》与《百年孤独》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杨红艳;生态视域下的《百年孤独》[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冷国辉;《百年孤独》的空间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苏洋;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时间观念的文化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王q.;《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D];浙江大学;2013年
7 张金蕾;在冲突与融合中寻找个性的“自我”[D];暨南大学;2005年
8 万洁华;《百年孤独》与《幽灵之家》的女性形象比较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9 袁婷;拉丁美洲文明的缩影[D];兰州大学;2011年
10 于鲸;后现代主义的回响:《百年孤独》与’1985寻根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92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92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