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威尔斯《昏睡百年》中格雷厄姆的自我调节
发布时间:2017-09-11 14:11
本文关键词:论威尔斯《昏睡百年》中格雷厄姆的自我调节
更多相关文章: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昏睡百年》 自我调节 反乌托邦
【摘要】: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是科幻小说领域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出版于1899年的《昏睡百年》被认为是他最优秀的反乌托邦小说之一。反乌托邦反映的是理想社会的反面。作品透过主人公格雷厄姆的所见所感,刻画出一个经济急速发展的未来世界,展现出在冰冷的机器下人性的压抑与扭曲。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通过自我调节的内心转变始终贯穿全文。近年来,《昏睡百年》逐渐受到国内批评界的关注,但鲜有人从主人公的内心转变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自我调节理论是社会认知心理学的分支,在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看来,只有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子功能协同运作,人们心理的自我调节机能才能正常运转。自我调节能给小说人物的内心转变提供学理上的参照。将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与威尔斯的创作背景以及英国转型时期的历史语境相结合来解读《昏睡百年》,可以更加透彻的剖析格雷厄姆内心转变的过程。 本文以心理学自我调节为切入点,立足于格雷厄姆内心的困惑、警觉和超越这三个转变阶段,从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这三个文化与心理维度着手,,分析格雷厄姆在文化冲击下内心真我的缺失与寻回。导论部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简要地介绍了理论背景,论述了选题的可行性。并提出以下问题:面对身份的转变,格雷厄姆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挣扎?格雷厄姆在新伦敦怎样调节自我行为并作出内心抉择?威尔斯写作背后的意图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正文第一章从自我观察的角度分析格雷厄姆对自己成为世界之主的不安。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财富以及至高无上的权力,格雷厄姆难以融入自己的新身份中,他怀念过去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第二章从自我判断的角度探讨主人公对自身沦为政治傀儡的警觉。他对被监视的现状感到不满,并意识到身为世界之主的责任。第三章从自我反应的角度着手,阐述格雷厄姆为了民主和平的理想,领导工人阶级对奥斯特罗格政府进行反抗,实现了他对自身的超越。最后,结论部分回答以上问题并表明,《昏睡百年》中的未来世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夸张化模型。小说中巨大的城市迅速崛起,而充满悠闲自然理趣的小型城镇与乡村则逐渐消失。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展现出人们信仰的缺失与内心的真空状态。格雷厄姆的自我调节过程,正是寻回自我本真的过程,也体现出威尔斯对英国转型时期背景下人们内心失去真我的深刻反思。
【关键词】: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昏睡百年》 自我调节 反乌托邦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Introduction8-18
- Chapter One Perplexity for Being the King of the World18-27
- 1.1 The Nostalgia for the Victorian England19-23
- 1.2 The Misfit in the New Future World23-27
- Chapter Two Vigilance Against Being the Fantoccini27-35
- 2.1 The Dissatisfaction of Being Monitored27-31
- 2.2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eople31-35
- Chapter Three Transcendence of the Savior35-43
- 3.1 The Overthrow of the Ostrog’s Government35-38
- 3.2 The Creation of the Idealized World38-43
- Conclusion43-45
- Notes45-46
- Works Cited46-49
- Acknowledgements49-50
- Informative Abstract in Chinese50-55
- Résumé and Public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Program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一平;;威尔斯现代科技乌托邦的价值与困境[J];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831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83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