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黑书》对古代英雄史诗的戏仿

发布时间:2017-09-18 18:09

  本文关键词:论《黑书》对古代英雄史诗的戏仿


  更多相关文章: 奥尔罕·帕慕克 《黑书》 戏仿 英雄史诗 追寻


【摘要】: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费里特·奥尔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土耳其文学巨擘。《黑书》在帕慕克心中拥有里程碑似的分量。它是中心形象和文学目录,为他前几部作品提供了出处,也为后来出版的作品提供了养分,暗示了新书大致内容。本文的新颖之处在于它是从戏仿的写作方式角度对《黑书》这部作品进行考量,结构如下: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奥尔罕·帕慕克的生平与创作,本论文研究文本《黑书》的概述,史诗的主要特征以及戏仿理论的概述,和选题意义与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主要是分析《黑书》对史诗叙事主题的戏仿。在古代史诗的英雄之旅过程中,英雄个人价值的实现往往也是其背负着的民族使命的完成,而《黑书》所代表的现代人的旅程目的和结果往往是找到个人价值,发现自我。 第二章主要是分析《黑书》对史诗英雄人物的戏仿。古代史诗中所描绘的英雄的内心与外在通常是统一的,外在的使命身体力行的完成后,,其内心的价值也得到了实现。而象征着后现代人们的《黑书》主人公卡利普的身心实为分开的,卡利普本身象征着现代人的外在,专栏作家耶拉是卡利普内心渴望成为的对象,象征着现代人的内心。 第三章主要是从叙事艺术角度分析《黑书》对古代英雄史诗的戏仿。巴赫金认为史诗描述的世界远离当代,其间横亘着绝对的史诗距离。耶拉是对史诗英雄的戏仿,因为他在整本小说中从来都没有正面与读者接触过。我们是通过耶拉的报纸专栏文章了解到耶拉的想法的,是通过卡利普的叙述了解到耶拉的行踪的。耶拉与读者之间隔着不可逾越的距离。 帕慕克通过戏仿的写作手法深刻地表现出了处于东西方文化冲突下的土耳其人们思想的现状和他本人对此现象的态度:他并不排斥西化思想,认为可以借此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黑书》作为后现代小说,充满了焦虑和失落感,为探求人类灵魂的最终归宿而努力。整部小说的叙事方式可谓别具一格,让读者在读故事的同时享受文字带来的美感。
【关键词】:奥尔罕·帕慕克 《黑书》 戏仿 英雄史诗 追寻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374.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致谢7-8
  • 目录8-9
  • 引言9-17
  • 一、帕慕克及主要作品简介9-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三、选题意义与论文的主要内容14-15
  • 四、主要理论基础15-17
  • 第一章 《黑书》对史诗叙事主题的戏仿17-24
  • 一、 史诗英雄的追寻之旅17-19
  • 二、《黑书》中的卡夫山之旅19-21
  • 三、《黑书》在叙事主题上对英雄史诗戏仿的体现21-24
  • 第二章 《黑书》对史诗英雄人物形象的戏仿24-33
  • 一、 “完整的”史诗英雄24-29
  • 1. 史诗英雄内心和外在的统一25-26
  • 2. 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和谐统一26-29
  • 二、现代人的“分裂”29-33
  • 1. 卡利普的“他者”29-31
  • 2. 如梦的隐喻31-33
  • 第三章 《黑书》对史诗叙事艺术的戏仿33-42
  • 一、叙事主体33-35
  • 二、史诗距离35-38
  • 1. 史诗的世界远离当代35-36
  • 2. 耶拉形象的构建36-38
  • 三、预言与预测38-42
  • 结束语42-44
  • 注释44-46
  • 参考文献46-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圣;;卢卡契: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总体性概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李佳;;《黑书》的追寻之忧伤[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3 张凤梅;;论雷蒙德·卡弗短篇小说中的戏仿艺术[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程军;;双面雅努斯神——戏仿的双重性特征分析[J];兰州学刊;2013年04期

5 孙万军;《我弥留之际》的戏仿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查鸣;;戏仿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概念及其流变[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7 贺金茹;;荷马史诗英雄观与英雄形象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年03期

8 魏丽明;魏李萍;;帕慕克的意义: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帕慕克的中国之行[J];国外文学;2008年03期

9 马弦;;《夺发记》对古典英雄史诗的“戏仿”[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2期

10 彭姝;;美国后现代小说中戏仿手法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877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877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6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