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06 18:28

  本文关键词: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后现代主义 积极影响 中国文论 批判性与反思性


【摘要】: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进入中国二十多年以来,对中国当代文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积极影响集中体现在它在被有批判地接受的各个阶段都实际上参与了当代中国文论的创新建构,并取得了若干重要的实绩。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1)批判性、反思性的启迪;(2)助推中国当代文论走向多元化;(3)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有力冲击;(4)后现代"文学终结论"引发的争论;(5)后现代生态批评对中国文论的建设性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之所以能够发生,不仅仅由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中确有可供我们借鉴的合理因素,而且更决定于作为接受者的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能够以敏锐的眼光、宽广的胸怀、本土化的态度,紧密结合中国语境和中国问题,对它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改造和吸收,使之融入中国文艺学的创新建构过程之中。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积极影响 中国文论 批判性与反思性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8BZW09)
【分类号】:I109.9;I206.7
【正文快照】: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进入中国文艺理论界二十多年以来,有关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版了以此为主题的著、译作上百部,发表相关论文数以千计,产生了实实在在的、不可低估的影响。探讨新时期到21世纪中国文论建设的实绩和问题,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锋杰;“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冯黎明;张荣翼;唐铁惠;何锡章;樊星;胡亚敏;王兆鹏;李建中;;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八人谈)[J];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4 J.希利斯·米勒;刘蓓;刘华文;;文学理论的未来[J];东方丛刊;2006年01期

5 钱中文;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6 陈太胜;走向后现代的文艺学——兼谈当代西方的几本文艺学教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王诺;宋丽丽;韦清琦;;生态批评三人谈[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金元浦;当代文学艺术的边界的移动[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9 吴炫;穿越阐释:西方现代美学研究之进路[J];河北学刊;2005年03期

10 秦剑;“本质的悬置”: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祖利,张玉霞;《聊斋志异》的生态美学解读[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2 李立,孙其香;试论《毛大福》的生态美学意义[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3 张鸣;;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萧仕平;;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庄子人际关系思想试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邓晓臻;;海德格尔的“此在”范畴——基于马克思文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传才;;论文学的精神价值诉求[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汪冬冬;黄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角下的社会危机与安全思想——对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齐骥;;浅论新闻漫画的创作特征[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时进;刘晓华;王约;刘小玲;;基于以能力为导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首次正式调查——2010上海卢市湾区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童庆炳;;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殷晓蓉;;“媒介帝国主义”和“数字鸿沟”——概念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分析比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剑;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X;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佳;试析元小说《白雪公主》写作技巧互文性特色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廖礼艳;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角下德莱塞小说主题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汪玉;当代消费文化对室内环境设计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李壮志;农民工题材影视中的底层表述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陈金刚;刘文良;;文学生态批评理论研究的困境与超越[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3 党圣元;;新世纪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域[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4 董学文,盖生;文学原理的书写及学科未来构想[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冯黎明;张荣翼;唐铁惠;何锡章;樊星;胡亚敏;王兆鹏;李建中;;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八人谈)[J];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6 李夫生;消费时代的泛文学化倾向及文学批评向度[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柳冬妩;在城市里跳跃[J];读书;2004年11期

8 李萌羽;生态视野中的沈从文与福克纳[J];东岳论丛;2003年04期

9 陈太胜;走向后现代的文艺学——兼谈当代西方的几本文艺学教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杜书瀛;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百年回顾与反思[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鲁枢元;[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王 诺 陈 初;[N];中国艺术报;2005年

3 童庆炳;[N];文艺报;2001年

4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东风;;告别花拳绣腿,立足中国现实——当代中国文论若干倾向的反思[J];文艺争鸣;2007年01期

2 杨樝;;西方文论在中国的“经”化——20世纪中国文论失语症的内因[J];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02期

3 寇国庆;;后殖民理论:中国文论建设的另一种视野[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06期

4 赵炎秋;;绝对、相对与多元:对建国后文论发展的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5 徐颖果;后现代美国小说叙事特点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沙家强;后现代主义的互文性美学特征探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赵琰妍;后现代主义对艺术教育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田利红;;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轮廓[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0期

9 刘志友;;萨特与存在主义文学是后现代主义吗?[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田娟;;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的三大缺陷[J];文学教育(中);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周建萍;;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影像文化[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周素卿;;都市地理学的理论光谱与发展趋向:从人文生态学派到后现代主义[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尤娜;;后现代视角下的叙事心理治疗[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曾阳萍;;《反对阐释》与后现代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李峻;刘晓刚;曹霄洁;;现代科技革命与数字媒体艺术互动发展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郭继民;;对“技”的另一种认识——从庄子与西方后现代哲学贯通的角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东风;从后现代主义到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李万武;一上路就迷失的教训[N];辽宁日报;2008年

3 肖四新;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折射与变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金惠敏;后现代主义:在思潮之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李丽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N];学习时报;2010年

6 易英;《1940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N];美术报;2007年

7 王守仁 童庆生;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N];文艺报;2007年

8 杨生平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佩里·安德森:后现代主义共生着两种对抗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胡作玄 中科院系统所研究员;数学是后现代思想的根源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后现代主义与新红酒文化[N];财经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滕学明;论安妮塔·布鲁克纳小说的后现代现实主义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5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7 刘莹;哈琴后现代文化政治思想的文学策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9 管小其;启蒙的后现代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李雪;戴维·洛奇重要小说中三种现代写作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阔;装饰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姚云鹤;VI设计延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周力辉;西方“终结论”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肖海;我国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理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魏旭\,

本文编号:984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84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d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