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郭建中《鲁滨孙飘流记》中译本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23:13
本文关键词:目的论视角下郭建中《鲁滨孙飘流记》中译本研究
【摘要】:《鲁滨孙飘流记》由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所著,自1719年问世就广受各国读者喜爱,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小说。自1902年被译入中国以来,其汉译本已逾百种。该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流落荒岛的离奇遭遇,然而他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坚强意志最终走向成功。本文所选的是郭建中先生在2000年的修订本,该译本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广受读者们喜爱。 弗米尔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目的论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重大突破,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多元视角。目的论把翻译视作基于源语文本的目的性行为,在翻译时,翻译的目的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目的论认为,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的目的和功能决定,也就是“结果决定手段”。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这就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目的原则”。此外,译文还必须符合“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连贯原则”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译文在其译入的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忠实原则”指篇际一致应该存在于原文和译文之间。 本文从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出发对郭建中先生的《鲁滨孙飘流记》中译本进行研究。引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并提出本论文的两个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详述了关于目的论的研究,主要包括目的论的引进,关于目的论本身的研究和目的论应用的研究;第二部分详细介绍诸多关于《鲁滨孙飘流记》中译本的研究,总结了从文化层面,不同的翻译理论和其他一些角度对其中译本的研究。虽然关于对该作品的研究硕果累累,但大多数学者只关注其本身的文学价值,而关于其译本的研究寥寥无几,且多为对比研究,大多从操纵理论,多元系统理论,关联理论等视角出发来研究其译本,很少有学者对其从目的论角度进行分析。第三章为理论框架,详细介绍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从目的论三原则角度对郭建中先生的《鲁滨孙飘流记》中译本进行研究。从目的原则角度出发主要分析了郭建中先生翻译的目的;从连贯原则角度出发,通过大量语料分析了译本在词汇、句法和修辞上的连贯;从忠实原则角度出发,探讨了译本在内容和风格上对原文本的忠实。最后总结了目的论视角下译本中所使用的一些翻译方法,即增补法、删减法、转换法和注释法等。第五章总结了本研究的发现以及不足之处,以期对之后的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目的论 《鲁滨孙飘流记》 三原则 翻译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Contents8-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1
-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11-12
- 1.4 Research Questions12
- 1.5 Research Methodology12-13
- 1.6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3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Skopostheorie14-17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Robinson Crusoe in China17-23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3-30
- 3.1 Skopostheorie as a Whole23-26
- 3.2 Three Basic Rules of Skopostheorie26-30
-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Guo Jianzhong’s Translation of Robinson Cruso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30-68
- 4.1 Guo Jianzhong’s Translation of Robinson Crusoe30-34
- 4.2 Analysis of Guo Jianzhong’s Translation of Robinson Cruso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34-58
- 4.3 Translation Methods in Guo Jianzhong’s Version of Robinson Cruso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58-68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8-70
- Bibliography70-72
- Acknowledgements72-73
- About the Author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琴;徐剑;;基于语料库的《鲁滨逊漂流记》译本翻译规范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于海玲;;从“目的论”角度分析《鲁宾逊漂流记》中译本[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3 吴文安;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方韵;;论意识形态对林纾译《鲁滨孙飘流记》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5 陈小慰;简评“译文功能理论”[J];上海科技翻译;1995年04期
本文编号:985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8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