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种音色论
本文选题:戏曲剧种 切入点:剧种音色 出处:《戏曲艺术》2014年01期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从其诞生繁衍至清末,已形成了以地方方言语调为特点的唱腔系统,同时也以地域性材料与器乐制作方式生产出特殊的主要剧种伴奏乐器,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剧种音色体系而构成剧种音色识别标志。本文从剧种特性乐器与乐队编制、剧种方言与其润饰风格、剧种各类白方式与锣鼓经音响体系等方面讨论了剧种音色识别系统的存在。
[Abstract]:From its birth to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has formed a singing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local dialect inton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produced special major opera accompaniment instruments by means of regional materials and instrumental music production. The system of individual play tone color is formed and the recognition mark of play tone color is formed. This paper draws up the musical instrument and band from the character of play, the dialect of drama and its retouching style. All kinds of white ways and sound system of gongs and drum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作者单位】: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6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燕平;;简述朔州秧歌的发展[J];黄河之声;2011年16期
2 范琳琳;;甘肃文县玉垒花灯的考察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3 朱艳霞;;地方戏曲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年35期
4 董晓;;浅谈豫剧唱腔音乐两大声腔体系的合流[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5 司松林;;目连戏的艺术价值及现状调查[J];戏剧文学;2007年10期
6 程瑞雪;;由乡间草台走向城市舞台——祁剧高腔音乐探析[J];作家;2012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民;新时期戏曲生态批评述论(1979-200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丹;王志信民间故事声乐作品研究[D];四川音乐学院;2011年
2 相彬;浅析当代影视中的戏曲名著改编[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邱瑶瑶;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王丽娟;评剧音乐的发展脉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飞胜;开封二夹弦的考察研究及其未来思考[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6 张亚利;本土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可行性[D];河南大学;2008年
7 周翊;弦上之韵—北方风格二胡作品演奏技法探讨[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8 叶惠文;论茂腔的艺术特点与传承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懿靖;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蒋黎明;唐山皮影戏音乐文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伊平;传情写意 声情并茂——京剧《卖水》唱腔选段赏析[J];中国戏剧;1986年02期
2 杜凤元;;《生死恨》音乐创作初探[J];中国京剧;2009年05期
3 邵宇彤;;对“样板戏”艺术价值的重新审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崔伟;;“新腔儿”的误区[J];中国京剧;2007年08期
5 刘如曾;喜听杨曲 味浓情深——听《为奴隶的母亲》一段唱腔有感[J];上海戏剧;1979年03期
6 张洪祥;吸收·积累·融化·革新——忆裘盛戎创造两段唱腔[J];中国戏剧;1979年10期
7 谷硕;;浅谈京剧配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9期
8 ;沈再平与观众通信[J];上海戏剧;1987年01期
9 陈勇毅 ,孟建军 ,张薇;乐音缭绕五月天——记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J];乐器;2004年06期
10 景迅;;《野猪林·长亭别妻》唱腔欣赏[J];中国京剧;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殿增;;谈宁河评剧的形成与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王正明;;川剧唢呐曲牌及其运用[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石睿;;触摸乐亭影戏音乐华彩[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李祥林;;为边缘化的羌族民间戏剧呼吁[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5 孙敏;;把影片“配”得更亮[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6 卢奇;;演员都应该写人物自传[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7 卢奇;;演员的职业是一切职业的职业[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8 民进海南省委文化委员会课题组;;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琼剧发展研究[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林汝德;;桂东南艺术奇葩——牛娘戏[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甘万明;;浅谈“崇阳提琴戏”的起源、发展与传承、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省博罗中学 周莉;音乐牵着“情书”走[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郑荣健;仿生皮乐器推动京剧可持续传承[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刘冬颖;“成相”:现存最早的民间讲唱艺术[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毛小雨;戏曲剧种也要“拆迁”?[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邹元江;继承永远是创新的前提[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刘文峰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京剧的价值、神韵和现代化[N];团结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珊珊;起点高决心大力度强[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廖奔;京剧成功申遗后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吴月辉;吴氏新京剧:“往回走”同样风光无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郭庆权;把《酒魂》唱得更美、更响、更远[N];锦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玲玲;贵州布依戏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W
本文编号:1662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6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