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张艳萍的豫剧《琵琶记》探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00:37
   豫剧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在2006年入选国务院所发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本文旨通过对张艳萍的豫剧《琵琶记》的分析研究,探求豫剧《琵琶记》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从文化传承和艺术价值的角度主要阐述《琵琶记》的研究意义,概括相关文献以及阐述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依据历史文本考证,梳理古本《琵琶记》的创作始末,重点阐述其在重要历史节点的变化和发展;第三部分:从“艺术只有依据人物而存在”的辩证角度,论述张艳萍作为豫剧常派在传弟子,同时也作为艺术的传播者,在豫剧艺术道路上的成就建树和她独特的艺术风格;第四部分:从个人价值的角度出发,论述张艳萍作为国家一级戏剧演员,在各种挑战面前,仍旧凭着豫剧《琵琶记》摘得了戏剧梅花奖的荣光历程。并且在这一章节的后半段,从儒家五常的角度论述豫剧《琵琶记》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和传承。第五部分:从儒释道三个平行的价值观的角度论述,除儒家五常以外的儒释道文化传播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由于一手资料的缺失,在笔者对张艳萍老师面对面采访了解的过程中知晓,一位艺术家之所以能有她现在的艺术成就,和她坚韧不拔为艺术奉献的精神和不计回报的为艺术付出的实践是分不开的。包括目前张艳萍老师作为近50岁的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她仍然在尽心尽力的为豫剧事业奉献自己。这一切都源于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放弃。而这种对艺术执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我们后辈需要看到的——榜样的力量。通过对张艳萍的豫剧《琵琶记》的分析研究,探求豫剧《琵琶记》在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与地位。豫剧作为中原文化中具有深厚底蕴的艺术代表形式,其作用旨在传播和传承人文精神。无论是从豫剧艺术形式看,还是从国家文化建设层面看,豫剧《琵琶记》都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8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琵琶记》的文学创作历史综述
    2.1 《琵琶记》的文学创作
    2.2 《琵琶记》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演变
        2.2.1 《琵琶记》的文本演变
        2.2.2 《琵琶记》的音韵演变
第3章 从豫剧常派第三代在传弟子张艳萍—看豫剧传承与创新
    3.1 张艳萍的豫剧艺术探析
        3.1.1 张艳萍的唱腔艺术—梅花香自苦寒来:收放自如,内蕴深厚
        3.1.2 张艳萍的表演艺术—我为表演而生:情真意切柔中带刚
    3.2 张艳萍眼中的豫剧
        3.2.1 具备一专多能是演员屹立舞台不倒的根本
        3.2.2 艺术要发展,就得有传承和创新
第4章 张艳萍的豫剧《琵琶记》艺术探析
    4.1 豫剧《琵琶记》的一度创作
        4.1.1 耿玉卿—《琵琶记》的唱腔创作
        4.1.2 姚金成—《琵琶记》的剧本创作
    4.2 豫剧《琵琶记》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视野下的当代演绎
        4.2.1 一声叹—牵肠挂肚悲从中来
        4.2.2 二条线—超越时空,双线结构
        4.2.3 三份情—入木三分情感延续
        4.2.4 四不负—永恒不变坚定信念
        4.2.5 五常德—情感共振,文化传承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东坡;;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豫剧保护的路径[J];戏剧文学;2014年11期

2 王飞;肖汉民;;儒学立德教学相长——广东省廉江一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传奇[J];文化月刊(下旬刊);2013年11期

3 刘明;;河南豫剧与中原文化传承[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4 马儒;;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戏剧人生[J];湖北档案;2012年10期

5 毛小曼;;论明清传奇对《琵琶记》结构范式的接受[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卢清丽;;豫剧“五大名旦”唱腔艺术浅析[J];中国音乐;2012年03期

7 郭克俭;;一腔遮百丑——豫剧演剧艺术特征初探[J];中国音乐;2011年04期

8 王璞;;豫剧起源文化背景探析[J];戏剧文学;2011年08期

9 王珂;;优秀豫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陈国华;;豫剧发展流变探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侯美羽;孔子学院十年发展与管理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亢寒;豫剧艺术的传承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苗艺卉;豫剧名家常香玉艺术风格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3年

4 张华;当代河南豫剧现代戏创作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向延胜;《琵琶记》接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胡振邦;豫剧演唱中方言字音问题及咬、吐字特点初探[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35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35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a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