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霞简历_吴碧霞歌唱艺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吴碧霞歌唱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论文发表 > 吴碧霞歌唱艺术研究
吴碧霞歌唱艺术研究
发布日期: 2014-05-03 发布:
2013年1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吴碧霞是我国当代杰出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虽然其艺术生涯为时不长,但却成就突出,她不仅为世人奉献了诸多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而且以大胆的艺术创新意识推动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她“中西合璧、回归自然”的唱法已经成为乐坛的一个“奇葩”现象,对新时期中国音乐发展颇具启发意义。本文在简述吴碧霞艺术生涯的基础上,对其歌唱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探究。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吴碧霞;民族;美声;歌唱艺术
0 引言
自20世纪初期我国推行“学堂民歌”以来,西方声乐开始正式走入国人视野,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时至今日基本已经在我国音乐体系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在西方声乐的冲击下,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民族声乐的影响力日益下降,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趋同化”现象严重,即出现了诸多“千人一面”、“千人一声”现象,毫无特色可言。虽然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国的民族声乐还是在不断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歌唱家,其中吴碧霞(1975—)就是具有特殊成就的一个。凭借美妙的音色、高超的唱功以及独到的艺术创新能力,吴碧霞被世人誉为一只“中西合璧的夜莺”,而且她中西合璧的自然唱法也被学界称为“吴碧霞”现象。
1 吴碧霞艺术生涯概述
吴碧霞是我国当代一位杰出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民族声乐与西方声乐的融合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在学校学习和授课的同时,吴碧霞在歌唱艺术领域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她是我国目前第一位集中国民族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于一体而且获取最高国际奖项的歌唱家。自从1993年荣获中国音乐家协会和文化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声乐大赛比赛金奖以来,吴碧霞在国内外舞台上风光无限,拿尽各种大奖,比如1996年荣获“全国声乐比赛”中国民族唱法一等奖、1997年荣获“国际青年艺术节”金奖、2000年荣获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2002年荣获乐坛奥林匹克——第十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2007荣获全国第二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以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等奖项。除了参加各种国内外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之外,吴碧霞还举行了各种个人独唱音乐会,而且在知名歌剧《弄臣》、《马可波罗与布鲁汗公主》、《蝶恋花》、《夜宴》、《狂人日记》、《一个法国女人的梦》中饰演女主角,歌唱事业可谓如日中天,更可喜的是吴碧霞正值歌唱的黄金年龄,因此的她歌唱生涯定会更上层楼。
2 吴碧霞的歌唱艺术分析
作为一个青年歌唱家,吴碧霞的艺术生涯目前还不足20年,但是她却在有限的时间内凭借出众的才华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她不仅演唱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而且依靠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推动了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方声乐的有效融合。吴碧霞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在于这种 “中西合璧”基础上的自然唱法。她这种独特唱法的精髓不在于刻意地融合中外声乐技巧,而在于完全打破了囿于唱法的思想束缚,只是根据作品表现需要适时运用对应的唱法技巧,正如她自己所言:“唱什么像什么,不设樊篱,互相借鉴,回归自然歌唱”,也完全印证了石惟正先生“演唱方法就是一座畅通无阻的立交和环岛”的思想。在这种艺术思想的引导下,吴碧霞的歌唱艺术从整体上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第一,宛转悠扬的声音。她的声音不仅清脆明亮,弹性十足,而且极富磁性和穿透力,堪称语言与声音的完美结合体。在演唱中,不管是高音还是低音,吴碧霞都显得游刃有余,既有强音方面的超强爆发力,又有对弱音的完美控制力,比如在演唱《包楞调》时,吴碧霞通过民歌特有倚音、装饰音与十六音音符快速行进中擞音的融合使用,营造出一种纯净有力的音色,令人拍案叫绝,而在演唱《枉凝眉》这首悲戚的古典歌曲时,她通过运腔与语言的结合,借助一些装饰音,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中自然流畅地把听众带到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纠葛中。第二,丰富的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吴碧霞一直把情感表达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始终坚持“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理念,而且总是精妙地根据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调整情感表达的方式。比如在演唱《三天路程两天到》这首地方风情浓郁的山西河曲民歌时,吴碧霞就凭借对生活的深入了解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把握,把旧社会人们生活重压之下勤劳、踏实、淳朴、向上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演唱《八月十五月儿明》这首纯粹的叙事歌曲时,吴碧霞通过清晰的吐字和丰富的韵味把听众带到一种充满情思的诗意境界,极具情感之美。在演唱外国歌曲时,吴碧霞对情感同样把握得十分到位,,犹如一个母语歌手演唱一样,比如在演唱《又逢早春》这首俄罗斯歌曲时,吴碧霞通过丰富的情感表现力似乎引领观众走进了俄罗斯迷人的早春郊外。第三,自然到位的表演。除了优美的音质和丰富的情感,吴碧霞歌唱艺术的特色就是独到的表演了,尤其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手、眼、身、步、法”等表演艺术的借鉴使其歌唱丰富多情。比如演唱民族歌曲《夜莺》时,吴碧霞就把这些传统的戏曲表演手段融入了进去,尤其是借助灵巧有神的眼睛来描绘轻盈灵性的夜莺,从而把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充分体现出来,她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夜莺” 的赞誉。而在演唱美声歌曲《木偶之歌》时,她把表演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从一开始就充分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她拿着一个魔法棒,迈着机械的步子,走到舞台中央,借助于指挥的帮助,才“艰难的”站到了花台上,随着音乐的响起,她的一双大眼睛配合着脖子的伸缩开始溜溜地转动,而胳膊就像是挂在了肩膀上一样,毫无弹性的、机械地起起落落,唱到花腔部分的高音时,头部和身子转向斜上方,唱到低音的时候,又转向斜下方,将这个机器人描绘得活灵活现,充满了艺术色彩。
3 吴碧霞歌唱艺术特征的成因
吴碧霞的歌唱艺术之所以成突出、特征明晰,很大程度上在于她巧妙融合了中西声乐艺术。首先,她在学习美声的过程中积极吸收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精髓,其中对中国京剧艺术就借鉴颇多。她已经把京剧的念白和吊嗓看成了练习美声的重要途径,经常通过吊嗓中“依”的练习保证歌唱时“口型自然不变的同时实现音色与共鸣的统一”,而且她还经常借用京剧念白的手段反复吟诵歌词,保证演唱自然流畅且韵味十足。这样在演唱《夜莺》、《弄臣》、《霍夫曼的故事》等颇具难度的西方歌剧咏叹调时,吴碧霞不仅显得游刃有余,而且高音圆润甜美,字正腔圆,同时极富眉目传情色彩,即通过“手、眼、身、法、步”准确地突出了每一个细节,把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她在学习民族唱法过程中对西方声乐技术,尤其是对美声唱法进行了创造性吸收借鉴。在演唱《八月十五月儿圆》、《小河淌水》等歌曲时,吴碧霞融入了美声唱法中长音的呼吸技巧,在平稳的呼吸中把作品的意境美和情感美完美展现。由于受到语言、发音因素的影响,中国民族唱法多以口头共鸣为主,而对胸腔共鸣、头腔共鸣的运用则很少,这种局部共鸣技术不足以体现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对美声唱法整体共鸣技术的借鉴就显得极为必要。在演唱《梅花引》这首经典作品时,吴碧霞就通过整体共鸣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依靠充足的胸腔支持,使声音饱满有力的同时极具穿透性和致远性,其艺术效果自然增色不少。
4 结语
作为我国当代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大胆创新精神,在艺术领域取得了瞩目成绩,她不仅给民族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对美声进行了独特的诠释,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吴碧霞的成功对中国音乐的发展颇具启迪意义,特别是在文化融合趋势加剧的当下,我国的民族音乐要想突出重围,走向世界,就必须积极借鉴西方音乐的精华,因为只有打破各种藩篱,在开放融合中发展,“民族的”才能真正变为“世界的”。
参考文献:
[1] 石惟正.什么是贯通中西歌唱的桥梁?——评吴碧霞2003年9月5日、9日独唱音乐会[J].人民音乐,2004(04):42-43.
[2] 孟佳,郭建民.从《小河淌水》到《夜莺》——从吴碧霞两元结合的演唱风格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8):493.
[3] 金铁霖,徐天祥.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金铁霖教授在“2005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的学术报告[J].中国音乐,2005(04):26-30.
[4] 胡红霞,李国生,李秋芬.石门土家山歌引来“中西合璧的夜莺”——著名歌唱家吴碧霞考察石门土家民俗纪行[J].民族论坛,2012(09):51-52.
[5] 杨宝玲.当代音乐创作如何利用民族音乐资源——以王志信的现代民族声乐创作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02):45-47.
[6] 龙音希.吴碧霞在民歌和歌剧间穿行——“中西合璧的夜莺”艰难中成长[J].北方音乐,2006(06):12-13.
[7] 鄢丽娟.美学情境中的现代民族声乐审读——兼议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表演美[J].湖南社会科学,2012(02):201-203.
[8] 李波.从“吴碧霞现象”谈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融合[J].黄河之声,2011(11):86-87.
本文关键词:吴碧霞歌唱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3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