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谣曲中的佛教元素
发布时间:2020-12-20 13:53
谣曲与佛教之间存在着多重的渊源关系。自传入起,佛教即在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佛教在日本流传发展中的主要特点也忠实地反映在了谣曲中;从属于能乐的谣曲从血脉渊源中继承了能乐与佛教千丝万缕的联系;谣曲的主要创作者多笃信佛教,具有相当的佛教学识和修养。谣曲五大类型的剧目在思想内容的表达方面均存在着泛佛教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大量佛教语言的使用、无常思想、对《法华经》的信仰、净土信仰、末法思想和弥勒信仰等,以及日本佛教“佛法护国”、“神佛一体”、口称唱念盛行的民族特色。在谣曲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存在着佛教的相关影响:“梦幻能”之“梦”与佛教的“如梦”之“梦”有着天然的联系,“梦幻能”通过这样饱含佛教色彩的“梦”来进行梦境叙事并成就其超现实性和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佛教不仅没有消解谣曲的悲剧冲突反而为其提供了悲剧冲突形成的思想基础,加深了其冲突的悲剧性,使接受者产生类似孤独、怜悯、恐惧之类的悲剧性体验;“幽玄”这一审美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内涵都受到佛教多方的影响,谣曲的“幽玄”美即统摄在这样的“幽玄”概念之下间接地受到佛教的滋养,同时,谣曲的“幽玄”美中又包含着超现实性、大量的佛教缘语、佛教相...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能乐与谣曲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谣曲与佛教的渊源关系
第一节 谣曲产生的佛教背景
一、《法华经》与“净土三经”
二、末法与净土
三、武士阶层与禅宗
第二节 谣曲的主要作者与佛教的关系
第三节 能乐各源流艺能与佛教的关系
一、伎乐、舞乐、散乐
二、咒师猿乐、延年能
三、田乐能、猿乐能
第二章 谣曲思想内容中的佛教表达
第一节 初番能:祝福祈愿,彼岸理想国
第二节 二番能:浮生一梦逝若朝露,生死皆苦但求解脱
第三节 三番能:执妄痴迷妄尽情空,悲欢离合诸行无常
第四节 四番能:由爱而生愁怨悲苦,有情历经坎坷磨难
一、狂能
二、杂能
第五节 五番能:佛法信仰,亦及异界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谣曲艺术表现中的佛教影响
第一节 “梦幻能”之梦
第二节 悲剧性
第三节 “幽玄”美
一、佛教与“幽玄”美的形成
二、谣曲中的“幽玄”美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论镰仓时代日本禅宗的特点及其对武士道的影响[J]. 戴琴,左天伦. 昭通学院学报. 2016(02)
[2]“鸳鸯衾”意象在日本谣曲中的传承[J]. 丁曼. 华夏文化. 2014(02)
[3]中国诗文中“扇子”和“砧”意象在日本谣曲中的传承与演变[J]. 丁曼.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2)
[4]怎样阅读谣曲[J]. 丁曼. 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4(03)
[5]论“寂”之美——日本古典文艺美学关键词“寂”的内涵与构造[J]. 王向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6]“意象迭加”的能乐因子——埃兹拉·庞德的日本能乐翻译及其新诗创作实证[J]. 吴波,蒋显文. 云梦学刊. 2012(01)
[7]日本和歌的修辞技巧——以双关和“缘语”为中心[J]. 高文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06)
[8]藤原道纲母之梦信仰再考[J]. 陈燕.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9(05)
[9]日本能乐与中国古典戏剧[J]. 刘娜,李洋,杨华. 思想战线. 2009(S1)
[10]世界戏剧中的日本能乐[J]. 张哲俊. 戏剧艺术. 2006(02)
博士论文
[1]世阿弥能乐中的禅研究[D]. 谢明.山东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论谣曲中的草木成佛[D]. 范苑苑.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5
[2]中日古典戏剧中王昭君形象的比较研究[D]. 田羽.天津师范大学 2014
[3]浅谈明传奇与日本谣曲之异同[D]. 史阔.山西师范大学 2014
[4]元杂剧与日本能乐的艺术特征比较研究[D]. 王佳硕.吉林大学 2013
[5]试论宋元杂剧对日本能乐的影响[D]. 柴照亮.延边大学 2012
[6]中日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比较研究[D]. 曾正.河南大学 2012
[7]对元杂剧和日本谣曲的叙事学研究[D]. 郭燕.陕西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27980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能乐与谣曲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谣曲与佛教的渊源关系
第一节 谣曲产生的佛教背景
一、《法华经》与“净土三经”
二、末法与净土
三、武士阶层与禅宗
第二节 谣曲的主要作者与佛教的关系
第三节 能乐各源流艺能与佛教的关系
一、伎乐、舞乐、散乐
二、咒师猿乐、延年能
三、田乐能、猿乐能
第二章 谣曲思想内容中的佛教表达
第一节 初番能:祝福祈愿,彼岸理想国
第二节 二番能:浮生一梦逝若朝露,生死皆苦但求解脱
第三节 三番能:执妄痴迷妄尽情空,悲欢离合诸行无常
第四节 四番能:由爱而生愁怨悲苦,有情历经坎坷磨难
一、狂能
二、杂能
第五节 五番能:佛法信仰,亦及异界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谣曲艺术表现中的佛教影响
第一节 “梦幻能”之梦
第二节 悲剧性
第三节 “幽玄”美
一、佛教与“幽玄”美的形成
二、谣曲中的“幽玄”美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论镰仓时代日本禅宗的特点及其对武士道的影响[J]. 戴琴,左天伦. 昭通学院学报. 2016(02)
[2]“鸳鸯衾”意象在日本谣曲中的传承[J]. 丁曼. 华夏文化. 2014(02)
[3]中国诗文中“扇子”和“砧”意象在日本谣曲中的传承与演变[J]. 丁曼.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2)
[4]怎样阅读谣曲[J]. 丁曼. 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4(03)
[5]论“寂”之美——日本古典文艺美学关键词“寂”的内涵与构造[J]. 王向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6]“意象迭加”的能乐因子——埃兹拉·庞德的日本能乐翻译及其新诗创作实证[J]. 吴波,蒋显文. 云梦学刊. 2012(01)
[7]日本和歌的修辞技巧——以双关和“缘语”为中心[J]. 高文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06)
[8]藤原道纲母之梦信仰再考[J]. 陈燕.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9(05)
[9]日本能乐与中国古典戏剧[J]. 刘娜,李洋,杨华. 思想战线. 2009(S1)
[10]世界戏剧中的日本能乐[J]. 张哲俊. 戏剧艺术. 2006(02)
博士论文
[1]世阿弥能乐中的禅研究[D]. 谢明.山东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论谣曲中的草木成佛[D]. 范苑苑.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5
[2]中日古典戏剧中王昭君形象的比较研究[D]. 田羽.天津师范大学 2014
[3]浅谈明传奇与日本谣曲之异同[D]. 史阔.山西师范大学 2014
[4]元杂剧与日本能乐的艺术特征比较研究[D]. 王佳硕.吉林大学 2013
[5]试论宋元杂剧对日本能乐的影响[D]. 柴照亮.延边大学 2012
[6]中日古典戏剧中杨贵妃形象的比较研究[D]. 曾正.河南大学 2012
[7]对元杂剧和日本谣曲的叙事学研究[D]. 郭燕.陕西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27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927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