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卡《夜莺》的演奏技巧与情感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6 09:16
钢琴曲《夜莺》是由俄罗斯作曲家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创作的。格林卡的创作极其丰富,几乎囊括了全部主要的音乐体裁:歌剧、戏剧音乐、交响乐、钢琴曲、浪漫曲、室内乐。他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俄罗斯古典歌剧,他的歌剧对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格林卡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甚至可以说20世纪苏联各民族的音乐流派也是在格林卡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夜莺》这部作品是在钢琴演奏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的一部作品。格林卡的《夜莺》整体来讲朴素而又生动,整体乐曲的情绪明亮而又欢快,让人们能感受置身到了一种遗憾而又美好的世界之中。本人也曾多次演奏过格林卡《夜莺》这部作品,想要完成好一部作品的演奏,一定要深刻走进作者的内心,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感同身受,再加之精湛扎实的演奏功底,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修养,才能完美地将作品呈现出来,才能更好地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在本文论述的过程中我会从理性与感性两个角度来谈,紧扣乐曲的相关历史背景,从作品的音乐结构、演奏技巧等、情感的运用方面来对作品进行诠释,并展示出我的研究结果。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二、踏板的运用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图3-3三、变奏曲式分析变奏曲式是在一个基本主题呈示之后,又进行了反复多次的变化与陈述,进而形成了一个主题(Theme)以及若干变奏(Variations)的系列整体。其基本图示如下:主题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变奏四......ThemeVarⅠVarⅡVarⅢVarⅣ......这部作品一共有四个变奏,变奏一到三都对主题的AB两个部分进行丰富的变化,变奏三和变奏四仅对主题的A部分进行了变奏。变奏一旋律在中声部呈现,在弹奏时避免出现非常突出的声音,使得旋律非常突兀的出现。这一部分,在演奏时,必须要从变奏的形式中,找到主题的布局,从而更好地去划分乐句的呼吸点。变奏二主题的变奏第一乐句的情绪发生了转变,以很果断的形式奏出,第二乐句变为非常轻盈的,主题在各种修饰中凸显出来,第三乐句,主题在低声部出现,模仿大提琴的声线,右手的伴奏仍是非常轻盈地演奏出来。B部分随着节奏的变化,旋律在每三拍的第一个音出现,手指要运用控制力将旋律与伴奏弹出层次。左手的中声部,在主题的上下方呼应。(如图3-4)
第三章格林卡《夜莺》演奏技巧分析-9-图3-4变奏三调性从之前的e小调转为E大调。整体的情绪不是平淡的哼唱,而是升华为饱含深情且非常富有表情的歌唱。每一乐句之间仿佛在对话一般,第一乐句在演奏时,采用中强的力度,触键要非常深,声音要向远处传,低声部以四分音符的形式在持续的进行着,下行式音阶,踏板采用一拍换一次的形式。第二乐句,整体变为弱的力度,低声部则变为二分音符的持续,整体的情绪与上一句形成对比,变得像感叹式的诉说。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同样。变奏四调性回归到主题的e小调,也是运用一种果断且坚决的情绪去演奏,旋律在伴奏型的衬托下,整个的情绪变得更加紧张。第三乐句主题在左右手交替出现,要突出的奏出,要收放自如,不能突然中断。尾声调性从e小调转为E大调又回到e小调,从163小节到172小节尾声开始的部分,乐句层层递进,此时演奏者要掌握好演奏时的力度,四次模进每一次的力度都在递增,最终以果断的乐句收尾。从178小节开始,整体的速度较之前的主题更快,演奏者要有更多的技术支撑。从第220小节开始回到最初的调性,旋律在高声部呈示出来,每次旋律均以弱起的形式出现,演奏者要尽量贴键弱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时代造就了格林卡[J]. 张艺博. 黄河之声. 2012(16)
[2]试析俄罗斯作曲家作品中的钢琴变奏曲演奏特点[J]. 丁嫚莉,权辉. 中国音乐. 2009(04)
[3]乐坛巨擘格林卡[J]. 程鹿峰. 世界文化. 2007(08)
[4]格林卡在俄国音乐历史上的贡献与俄罗斯民族乐派产生的根源(下)[J]. 万昭.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7(04)
硕士论文
[1]格林卡《夜莺》与李斯特《夜莺》比较研究[D]. 黄丹霞.四川师范大学 2013
[2]音乐风格分析研究[D]. 刘寅.大连理工大学 2011
[3]影响格林卡音乐创作的几个主要因素[D]. 鲁燕玲.西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67969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二、踏板的运用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图3-3三、变奏曲式分析变奏曲式是在一个基本主题呈示之后,又进行了反复多次的变化与陈述,进而形成了一个主题(Theme)以及若干变奏(Variations)的系列整体。其基本图示如下:主题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变奏四......ThemeVarⅠVarⅡVarⅢVarⅣ......这部作品一共有四个变奏,变奏一到三都对主题的AB两个部分进行丰富的变化,变奏三和变奏四仅对主题的A部分进行了变奏。变奏一旋律在中声部呈现,在弹奏时避免出现非常突出的声音,使得旋律非常突兀的出现。这一部分,在演奏时,必须要从变奏的形式中,找到主题的布局,从而更好地去划分乐句的呼吸点。变奏二主题的变奏第一乐句的情绪发生了转变,以很果断的形式奏出,第二乐句变为非常轻盈的,主题在各种修饰中凸显出来,第三乐句,主题在低声部出现,模仿大提琴的声线,右手的伴奏仍是非常轻盈地演奏出来。B部分随着节奏的变化,旋律在每三拍的第一个音出现,手指要运用控制力将旋律与伴奏弹出层次。左手的中声部,在主题的上下方呼应。(如图3-4)
第三章格林卡《夜莺》演奏技巧分析-9-图3-4变奏三调性从之前的e小调转为E大调。整体的情绪不是平淡的哼唱,而是升华为饱含深情且非常富有表情的歌唱。每一乐句之间仿佛在对话一般,第一乐句在演奏时,采用中强的力度,触键要非常深,声音要向远处传,低声部以四分音符的形式在持续的进行着,下行式音阶,踏板采用一拍换一次的形式。第二乐句,整体变为弱的力度,低声部则变为二分音符的持续,整体的情绪与上一句形成对比,变得像感叹式的诉说。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同样。变奏四调性回归到主题的e小调,也是运用一种果断且坚决的情绪去演奏,旋律在伴奏型的衬托下,整个的情绪变得更加紧张。第三乐句主题在左右手交替出现,要突出的奏出,要收放自如,不能突然中断。尾声调性从e小调转为E大调又回到e小调,从163小节到172小节尾声开始的部分,乐句层层递进,此时演奏者要掌握好演奏时的力度,四次模进每一次的力度都在递增,最终以果断的乐句收尾。从178小节开始,整体的速度较之前的主题更快,演奏者要有更多的技术支撑。从第220小节开始回到最初的调性,旋律在高声部呈示出来,每次旋律均以弱起的形式出现,演奏者要尽量贴键弱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时代造就了格林卡[J]. 张艺博. 黄河之声. 2012(16)
[2]试析俄罗斯作曲家作品中的钢琴变奏曲演奏特点[J]. 丁嫚莉,权辉. 中国音乐. 2009(04)
[3]乐坛巨擘格林卡[J]. 程鹿峰. 世界文化. 2007(08)
[4]格林卡在俄国音乐历史上的贡献与俄罗斯民族乐派产生的根源(下)[J]. 万昭.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7(04)
硕士论文
[1]格林卡《夜莺》与李斯特《夜莺》比较研究[D]. 黄丹霞.四川师范大学 2013
[2]音乐风格分析研究[D]. 刘寅.大连理工大学 2011
[3]影响格林卡音乐创作的几个主要因素[D]. 鲁燕玲.西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67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2679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