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诗歌向音乐的转化——莫里斯·拉威尔《马拉美的三首诗》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8-17 05:19
  本文以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创作于1913年的室内乐《马拉美的三首诗》作为分析实例,在探讨其写作背景、创作灵感来源,以及整体结构概述的基础上,剖析各分曲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从旋律、调性、和声等方面阐述音乐元素对诗歌意境的表达,进而总结这部作品的创作观念和思维。 

【文章来源】:音乐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诗歌向音乐的转化——莫里斯·拉威尔《马拉美的三首诗》的启示


第一分曲《叹息》曲式结构

结构图,音响,结构图,和弦


谱例7是《徒劳的请求》前奏和声乐部分前9小节的整体音高和低音进行。从宏观角度观察,在乐曲的前9个小节中,调性是从F大调到f小调,其间穿插了以D为中心的调性,而F与D之间本身为近关系。因此,整体的调性为F—D—f的过程,这样的调性布局在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只不过由于和弦自身结构的复杂化,造成了调性中心的模糊。这种调性的构思方式,符合共性写作时期相对稳定的写作思维。说明拉氏虽然极力想通过将复杂化的和弦并列进行的方式来模糊调性,然而调性的布局、写作思维却又深深地影响着他。图2是全曲的整体音响结构图示。根据图2可以判断乐曲的整体结构为并列三部性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乐器


以上,作曲家在配器方面的做法主要是,以单个乐器的横向线性进行为主;木管组乐器以逐一添加的方式进入,进入的方式大致都是在长音时值上以快速的上行音型进行填补;乐器组间大致构成了“静—动”、“疏—密”的配合运作方式;音高组织上各乐器的主要发音点音位大体来源于七音列,倾向于各乐器自身横向的独立旋律层,使得纵向上音响结合方式多样,整体上构成了密集交织的“和音”背景音响。根据乐曲中的配器使用方式,可以将乐曲判断为并列二部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如图3所示。第三分曲的创作思维是极力回避调性感或调性的倾向,其主要的做法是将乐曲开始最先出现的旋律线条中所包含的七音列作为其核心的发展性因素。然而,乐曲第二部分中低音声部用纯五度营造的音响效果的做法,则显示出传统调性写作思维的遗留。虽然作曲家在横向和弦连接过程中回避了低音所构成的纯五度关系,但不可回避的是,和弦自身的纯五度框架已经体现出“主—属”的关系。因此,虽然作曲家没有刻意突出乐曲的调性感,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还是显露出了传统的痕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象征主义诗歌对印象派音乐创作的影响——《马拉美诗歌三首》分析[J]. 吴亚娟.  大家. 2010(06)
[2]莫里斯·拉威尔[J]. 刘菁媛.  黄河之声. 2008(07)
[3]模糊的调式与清晰的调性——拉威尔钢琴三重奏第一乐章旋律与和声的相互作用[J]. 郭新.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7(02)



本文编号:3347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347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8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