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民族志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8-29 21:12
音乐表演中的身体经验不仅是一个可供观察和探讨的对象,更具有方法论和本体论意义。以"体化实践"为核心的"樂"文化研究,结合了以视觉的空间化为方法的行为观察(外部凝视)",在场"的身体体验之"做"(doing)以及身体行为与音响结构的同步关系三个层面,延展出民族音乐学形态研究的多维度手段。不同阶段的民族志研究表明,多样化的表演过程作为一种文化研究策略的重要性。论文思考了以"体验"为核心的音乐表演民族志,指出包括聆听、表演习语以及指法思维研究的重要性,并通过比较相关学术作品,探讨音乐表演民族志文本的表述方式。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南丝竹”的“合乐”传统及其文化阐释[J]. 李亚. 音乐研究. 2018(05)
[2]音乐学叙事的动力——中国传统音乐“乐语”辞典编撰报告[J]. 萧梅,沈兴. 音乐研究. 2018(04)
[3]表述·认知·语境——中国民间歌唱表演习语研究[J]. 朱腾蛟. 音乐研究. 2018(04)
[4]西方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与音乐认知[J]. 李亚. 中国音乐. 2016(04)
[5]中国传统音乐“乐语”系统研究[J]. 萧梅. 中国音乐. 2016(03)
[6]感官民族志:理论、实践与表征[J]. 张连海. 民族研究. 2015(02)
[7]时间与民族志:权威、授权与作者[J]. 马力罗,吴晓黎. 民族研究. 2014(05)
[8]当代民族志方法论——对J.克利福德质疑民族志可行性的质疑[J]. 蔡华. 民族研究. 2014(03)
[9]“樂”蕴于身——中国传统音乐的实践观[J]. 萧梅. 人民音乐. 2008(05)
博士论文
[1]上海地区“江南丝竹”表演民族志[D]. 李亚.上海音乐学院 2017
[2]内蒙古地区“潮尔”的声音民族志[D]. 徐欣.上海音乐学院 2011
[3]因“韵”而“声”[D]. 高贺杰.上海音乐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371393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南丝竹”的“合乐”传统及其文化阐释[J]. 李亚. 音乐研究. 2018(05)
[2]音乐学叙事的动力——中国传统音乐“乐语”辞典编撰报告[J]. 萧梅,沈兴. 音乐研究. 2018(04)
[3]表述·认知·语境——中国民间歌唱表演习语研究[J]. 朱腾蛟. 音乐研究. 2018(04)
[4]西方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与音乐认知[J]. 李亚. 中国音乐. 2016(04)
[5]中国传统音乐“乐语”系统研究[J]. 萧梅. 中国音乐. 2016(03)
[6]感官民族志:理论、实践与表征[J]. 张连海. 民族研究. 2015(02)
[7]时间与民族志:权威、授权与作者[J]. 马力罗,吴晓黎. 民族研究. 2014(05)
[8]当代民族志方法论——对J.克利福德质疑民族志可行性的质疑[J]. 蔡华. 民族研究. 2014(03)
[9]“樂”蕴于身——中国传统音乐的实践观[J]. 萧梅. 人民音乐. 2008(05)
博士论文
[1]上海地区“江南丝竹”表演民族志[D]. 李亚.上海音乐学院 2017
[2]内蒙古地区“潮尔”的声音民族志[D]. 徐欣.上海音乐学院 2011
[3]因“韵”而“声”[D]. 高贺杰.上海音乐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371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3713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