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塔蒂尼《魔鬼的颤音》的风格特征及演绎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31 11:46
  朱塞佩·塔蒂尼是18世纪初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理论家。塔蒂尼在其涉及的领域都颇有成就,他创作了大量的小提琴奏鸣曲与协奏曲,音乐教学与器乐技巧研究方面也拥有许多创造性的理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意大利教会保守、出版印刷不够发达、塔蒂尼以书信的方式教学论述等种种原因,塔蒂尼流传至今的理论著作数量不多,其音乐创作也只有一些比较著名的作品流传下来,如《魔鬼的颤音》、《被遗弃的狄朵》,而这些作品的手稿原谱甚至也不知去向。《魔鬼的颤音》小提琴奏鸣曲是巴洛克晚期意大利小提琴奏鸣曲的巅峰作品之一,意大利小提琴作品极富歌唱性的旋律、注重对音乐的装饰、节奏跳跃并具有连续性等特点都很好的在这首乐曲中体现。本文将以如何更好更准确的演绎该曲为中心,分为三个部分对塔蒂尼《魔鬼的颤音》小提琴奏鸣曲进行风格特征及演绎分析:第一部分为作曲家生平事迹及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是作品的音乐结构与音乐形态分析,第三部分先是对作品中困难片段的练习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时代特征分析在实际演奏过程中的风格把控。通过深入分析《魔鬼的颤音》这首作品,探求在巴洛克晚期、古典主义初期意大利小提琴作品在创作演...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塔蒂尼《魔鬼的颤音》的风格特征及演绎分析


第一部分曲式结构图②第一部分分为A、B两段

小节,曲式结构,跳跃性,动机


第二章作品形态分析7音与颤音的加入也让这一段更加深情同时也为之后出现的颤音双音乐段埋下了伏笔。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有力的快板(Allegroenergico),g小调,二部曲式,节拍为2/4,第二部分为(24-159小节)。图2.为第二部分曲式结构图。图2.第二部分曲式结构图①这一部分开始的3个小节,交代了这一部分极具跳跃性的动机,前8小节为整个部分的引子,工整的两句旋律中首先是号角般的四分音符重音,此后出现了下行的旋律并且用倚音作为装饰,倚音的出现为之后大篇幅由短颤音作为装饰的主题做了铺垫。此后的旋律以十六分音符为主,流动果断而又轻快,工整的旋律排布形成了一问一答的趋势,随后乐句中出现了模进,这也是巴洛克晚期普遍运用的写作手法之一。整段音乐中运用了许多极快的短颤音作为装饰,尽显了巴洛克晚期洛可可的华丽装饰风格,这一段颤音运用的频率非常高,在同时期作品中很少可以看到如此密集的颤音,这一段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大量的颤音不但没有让主体旋律支离破碎,反而让工整的十六分音符旋律中增添了如同火花一般的光亮,此外在技巧运用上,将小提琴击跳弓的演奏技法与颤音结合,使这段旋律轻巧跳跃灵动。这一部分的B段(83-159小节),旋律转入了降B大调,旋律进行与演奏方式上与第一段一致,将第一段再现并进行发展,后半部分转回了g小调,并结束在主和弦上。第二部分以典型的巴洛克舞曲律动风格为主并融入了洛可可风格的装饰,果断连贯、一气呵成的旋律布局中又不失华丽的雕琢。三、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庄板—活泼的快板(Grave-Allegroassai),g小调,三部曲式,节拍为4/4与2/4交替。图3.为第三部分曲式结构图①图片来源:笔者自制图3.第三部分曲式结构图①

曲式结构,旋律,颤音


第二章作品形态分析7音与颤音的加入也让这一段更加深情同时也为之后出现的颤音双音乐段埋下了伏笔。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有力的快板(Allegroenergico),g小调,二部曲式,节拍为2/4,第二部分为(24-159小节)。图2.为第二部分曲式结构图。图2.第二部分曲式结构图①这一部分开始的3个小节,交代了这一部分极具跳跃性的动机,前8小节为整个部分的引子,工整的两句旋律中首先是号角般的四分音符重音,此后出现了下行的旋律并且用倚音作为装饰,倚音的出现为之后大篇幅由短颤音作为装饰的主题做了铺垫。此后的旋律以十六分音符为主,流动果断而又轻快,工整的旋律排布形成了一问一答的趋势,随后乐句中出现了模进,这也是巴洛克晚期普遍运用的写作手法之一。整段音乐中运用了许多极快的短颤音作为装饰,尽显了巴洛克晚期洛可可的华丽装饰风格,这一段颤音运用的频率非常高,在同时期作品中很少可以看到如此密集的颤音,这一段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大量的颤音不但没有让主体旋律支离破碎,反而让工整的十六分音符旋律中增添了如同火花一般的光亮,此外在技巧运用上,将小提琴击跳弓的演奏技法与颤音结合,使这段旋律轻巧跳跃灵动。这一部分的B段(83-159小节),旋律转入了降B大调,旋律进行与演奏方式上与第一段一致,将第一段再现并进行发展,后半部分转回了g小调,并结束在主和弦上。第二部分以典型的巴洛克舞曲律动风格为主并融入了洛可可风格的装饰,果断连贯、一气呵成的旋律布局中又不失华丽的雕琢。三、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庄板—活泼的快板(Grave-Allegroassai),g小调,三部曲式,节拍为4/4与2/4交替。图3.为第三部分曲式结构图①图片来源:笔者自制图3.第三部分曲式结构图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小提琴曲《魔鬼的颤音》[J]. 李想.  大众文艺. 2015(10)
[2]颤音的艺术魅力——塔蒂尼《魔鬼的颤音》之探析[J]. 赵小璐.  当代音乐. 2015(05)
[3]试论塔蒂尼小提琴音乐的成就与贡献[J]. 张志敏.  美与时代(下). 2014(10)
[4]险些失去的大师——塔蒂尼[J]. 孟丹.  音乐爱好者. 1988(06)

硕士论文
[1]塔蒂尼《魔鬼的颤音》小提琴演奏分析及演奏心理素质之探究[D]. 聂纯.江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74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374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6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