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二胡艺术与藏弦胡艺术的互文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2 08:20
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拉弦乐器,也是胡琴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其音色优美,表现力强。在历经了千百年的发展之后,如今已逐渐繁荣兴盛,成为集演奏,教学,创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藏弦胡,又称牛角琴,比汪,毕旺,哔旺等,是藏族人民就地取材制作而成的拉弦乐器,是雪域高原的艺术珍品,常作为藏族说唱艺术“贝翁”、民间歌舞“弦子”、“热巴谐”的主要伴奏乐器,其粗犷、深沉、浑厚、坚实而独具魅力的音色以及独特的歌唱性、表现力而深受藏族人民喜爱。作为汉藏两地胡琴艺术的重要代表,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语境和人们的文化心理潜移默化的改变,二胡艺术与藏弦胡艺术在乐器形制,艺术功能,音乐创作与演奏,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逐渐渗透,互为参照,相互引用,相互模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本文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从共时性层面对20世纪以来二胡艺术与藏弦胡艺术之间的互文性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二者互文性表现的同时对其形成互文性的源流进行了探梳,进而对互文性理论中强调的跨地域性的文化交流问题作了探讨。作为传统音乐艺术的两种不同形态,对二胡艺术与藏弦胡艺术的互文性研究是大势所趋,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二胡艺术与藏弦胡艺术的魅力与价值,感受到两...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奚琴⑤(出自陈旸乐书)
?璧娜嗣牵?嗥鹁薰摹⒈韧?皖箢啵?∏榛段韬脱菹贰???1可以知道,大约在公元633年左右,已存在一种名叫“比旺琴”的弦乐。作于14世纪的《王统世系明鉴》中也曾表明,唐文成公主进藏后思念故土和亲人,也通过演奏比旺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扎西达杰也提出,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牛角胡大约产生于1300年前,其产生与弦子舞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知藏弦胡距今大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康·格桑梅朵曾指出:“相传第一把弦胡是一位弦子艺人用野牦牛角做琴筒,用羊皮蒙琴面,用枝条做拉弓,用马尾做弓弦和用肠衣作弦制作而成(如图2.2)。后来有人将牛角琴筒改为木琴筒(如图2.3)而流传至今。”12米玛洛桑认为:“它是在藏传佛教‘后弘期’时期开始产生并流行于藏区的。”13关于藏弦胡发展及衍变的史料较少,笔者对于藏弦胡的衍变进程,只能作粗浅的分析,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图2.2牦牛角制作而成的牛角琴(笔者拍摄)⑩谭勇、胥必海、孙晓丽.西部民族域内胡琴衍变融合录[M].民族出版社,2011:232.11谭勇、胥必海、孙晓丽.西部民族域内胡琴衍变融合录[M].民族出版社,2011:232.12康·格桑梅朵.巴塘弦子——藏族农耕文明孕育的轻歌曼舞[J].音乐探索,2009(4):36.13谭勇、胥必海、孙晓丽.西部民族域内胡琴衍变融合录[M].民族出版社,2011:233.
2二胡艺术与藏弦胡艺术的艺术概况13图2.3木琴筒牛角琴(摄影:尼玛嘉措)142.2二胡与藏弦胡的乐种特征不同的地域孕育着不同的音乐文化,汉族的二胡与藏族的弦胡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基于对二胡与藏弦胡两种胡琴艺术的发展衍变的了解,该节点主要从乐器形制,演奏特征,音乐特征以及两种乐器的艺术功能方面分别进行探究,了解他们各自的艺术特色及概况,为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互文性提供理论依据。2.2.1二胡与藏弦胡的形制结构特征二胡与藏弦胡各部位构件大致相同,都由琴筒,琴皮,琴杆,琴弦,琴弓,琴轴,千斤等部分构成,但两种乐器的各个部件在制作材质,形状,大小等方面又有所差异。首先从琴筒来说,琴筒都作为两种胡琴的共鸣腔,其形制决定了胡琴的音量和音质。二胡琴筒常用质地较硬的乌木,酸枝木,老红木或小叶紫檀木为材质,这保证了二胡音色的通透明亮,琴筒普遍为六菱形,也有圆八角,扁圆筒或圆筒等形状,二胡琴筒一端还镶嵌有雕花的音窗,不仅是琴身的装饰,同时还起到传音、滤音的作用。早期传统藏弦胡的琴筒是用粗大的野牦牛牛角加工制作而成,琴筒前端大于后端。这样一来藏弦胡不仅琴筒比二胡大,而且材质比二胡更厚实,造就了藏弦胡更为浑厚深沉的音色。琴皮蒙于琴筒一端,是两种乐器重要的振动源,琴皮材质的好坏与两种胡琴的音质音量密切相关。二胡的琴皮主要选用蟒皮,早期藏弦胡则选用不易受温度影响的马皮或羊皮,比二胡琴皮略厚,因而二胡音色较之于藏弦胡柔和明亮。14百度搜索_http://www.sctv.com/wczq/sy/zx/201702/t20170228_3302535.shtm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诱惑与攀仿:技术统治论对胡琴艺术的影响[J]. 杨扬,谭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8(04)
[2]毕旺琴的文化意义——以康区弦子为中心[J]. 洛桑次仁. 民族艺林. 2017(02)
[3]甘孜藏区藏弦胡与二胡演奏艺术的对比研究[J]. 周恋.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01)
[4]音色卓异 风格独特——巴塘弦子之演奏乐器“藏弦胡”[J]. 周恋. 音乐探索. 2016(01)
[5]藏族风格二胡作品演奏相关的技术和风格分析——以藏族作曲家创作的四部二胡独奏曲为例[J]. 次央. 西藏艺术研究. 2014(03)
[6]藏族风格二胡作品演奏相关的技术和风格分析——以内地作曲家创作的四部二胡独奏曲为例[J]. 次央.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7]藏族传统乐器哔旺考察研究[J]. 觉嘎.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2(04)
[8]论20世纪藏弦胡艺术及其发展策略[J]. 胥必海. 四川戏剧. 2011(05)
[9]藏族牛角琴的历史演进[J]. 李娜. 文艺争鸣. 2010(24)
[10]漫淡藏族“毕旺”拉弦琴的历史文化[J]. 康·格桑梅朵. 西藏艺术研究. 2010(01)
本文编号:3490525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奚琴⑤(出自陈旸乐书)
?璧娜嗣牵?嗥鹁薰摹⒈韧?皖箢啵?∏榛段韬脱菹贰???1可以知道,大约在公元633年左右,已存在一种名叫“比旺琴”的弦乐。作于14世纪的《王统世系明鉴》中也曾表明,唐文成公主进藏后思念故土和亲人,也通过演奏比旺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扎西达杰也提出,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牛角胡大约产生于1300年前,其产生与弦子舞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知藏弦胡距今大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康·格桑梅朵曾指出:“相传第一把弦胡是一位弦子艺人用野牦牛角做琴筒,用羊皮蒙琴面,用枝条做拉弓,用马尾做弓弦和用肠衣作弦制作而成(如图2.2)。后来有人将牛角琴筒改为木琴筒(如图2.3)而流传至今。”12米玛洛桑认为:“它是在藏传佛教‘后弘期’时期开始产生并流行于藏区的。”13关于藏弦胡发展及衍变的史料较少,笔者对于藏弦胡的衍变进程,只能作粗浅的分析,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图2.2牦牛角制作而成的牛角琴(笔者拍摄)⑩谭勇、胥必海、孙晓丽.西部民族域内胡琴衍变融合录[M].民族出版社,2011:232.11谭勇、胥必海、孙晓丽.西部民族域内胡琴衍变融合录[M].民族出版社,2011:232.12康·格桑梅朵.巴塘弦子——藏族农耕文明孕育的轻歌曼舞[J].音乐探索,2009(4):36.13谭勇、胥必海、孙晓丽.西部民族域内胡琴衍变融合录[M].民族出版社,2011:233.
2二胡艺术与藏弦胡艺术的艺术概况13图2.3木琴筒牛角琴(摄影:尼玛嘉措)142.2二胡与藏弦胡的乐种特征不同的地域孕育着不同的音乐文化,汉族的二胡与藏族的弦胡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基于对二胡与藏弦胡两种胡琴艺术的发展衍变的了解,该节点主要从乐器形制,演奏特征,音乐特征以及两种乐器的艺术功能方面分别进行探究,了解他们各自的艺术特色及概况,为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互文性提供理论依据。2.2.1二胡与藏弦胡的形制结构特征二胡与藏弦胡各部位构件大致相同,都由琴筒,琴皮,琴杆,琴弦,琴弓,琴轴,千斤等部分构成,但两种乐器的各个部件在制作材质,形状,大小等方面又有所差异。首先从琴筒来说,琴筒都作为两种胡琴的共鸣腔,其形制决定了胡琴的音量和音质。二胡琴筒常用质地较硬的乌木,酸枝木,老红木或小叶紫檀木为材质,这保证了二胡音色的通透明亮,琴筒普遍为六菱形,也有圆八角,扁圆筒或圆筒等形状,二胡琴筒一端还镶嵌有雕花的音窗,不仅是琴身的装饰,同时还起到传音、滤音的作用。早期传统藏弦胡的琴筒是用粗大的野牦牛牛角加工制作而成,琴筒前端大于后端。这样一来藏弦胡不仅琴筒比二胡大,而且材质比二胡更厚实,造就了藏弦胡更为浑厚深沉的音色。琴皮蒙于琴筒一端,是两种乐器重要的振动源,琴皮材质的好坏与两种胡琴的音质音量密切相关。二胡的琴皮主要选用蟒皮,早期藏弦胡则选用不易受温度影响的马皮或羊皮,比二胡琴皮略厚,因而二胡音色较之于藏弦胡柔和明亮。14百度搜索_http://www.sctv.com/wczq/sy/zx/201702/t20170228_3302535.shtm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诱惑与攀仿:技术统治论对胡琴艺术的影响[J]. 杨扬,谭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8(04)
[2]毕旺琴的文化意义——以康区弦子为中心[J]. 洛桑次仁. 民族艺林. 2017(02)
[3]甘孜藏区藏弦胡与二胡演奏艺术的对比研究[J]. 周恋.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01)
[4]音色卓异 风格独特——巴塘弦子之演奏乐器“藏弦胡”[J]. 周恋. 音乐探索. 2016(01)
[5]藏族风格二胡作品演奏相关的技术和风格分析——以藏族作曲家创作的四部二胡独奏曲为例[J]. 次央. 西藏艺术研究. 2014(03)
[6]藏族风格二胡作品演奏相关的技术和风格分析——以内地作曲家创作的四部二胡独奏曲为例[J]. 次央.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7]藏族传统乐器哔旺考察研究[J]. 觉嘎.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2(04)
[8]论20世纪藏弦胡艺术及其发展策略[J]. 胥必海. 四川戏剧. 2011(05)
[9]藏族牛角琴的历史演进[J]. 李娜. 文艺争鸣. 2010(24)
[10]漫淡藏族“毕旺”拉弦琴的历史文化[J]. 康·格桑梅朵. 西藏艺术研究. 2010(01)
本文编号:3490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4905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