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中国当代创作民歌歌词意义的表达及其演变

发布时间:2017-05-25 05:15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创作民歌歌词意义的表达及其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分四个部分,按照绪论、中国当代创作民歌歌词意义的表达对象、中国当代创作民歌歌词意义的表达主题、中国当代创作民歌歌词意义的表达方式为顺序阐述观点。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第二章对中国当代创作民歌歌词意义表达的两大风格和两大特征进行了概括;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论述的重点部分;第四章同时也是本文论述的难点部分。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从对创作民歌的概念界定入手,对研究对象与范围、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与成果述评、研究设计这四个方面对该论文的绪论部分作出了阐释,作为研究中国当代创作民歌歌词意义的表达及其演变的背景资料。第二章,总结了中国当代创作民歌歌词意义表达的风格,即表达中华民族地域风格与表达中华民族整体风格,从文学性和音乐性两点进一步总结了创作民歌歌词意义表达的艺术性。通过经典歌词作品来论证歌词在创作民歌中的存在价值。第三章,主要谈论中国当代创作民歌歌词意义的表达主题。根据历史时期划分成四个阶段进行讨论,即建国十七年、文革十年、改革开放时期、21世纪,并从各阶段的题材特点、传播途径两方面入手讨论了中国当代创作民歌发展历程中的时代因素对表达主题的影响。第四章,分为三个小节。第一个小节首先对表达方式的基本界定作出阐述,再根据第三章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创作民歌表达方式的特点、中国创作民歌表达方式的类型作出了总结。第二个小节结合各阶段具体歌词实例,对创作民歌发展的各阶段歌词特点及主要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寻找并总结出中国当代创作民歌歌词表达方式的演变轨迹。第三个小节,通过从历史、文化背景、审美观念三个方面对中国创作民歌歌词表达方式演变的原因作出了分析。
【关键词】:创作民歌 歌词 表达主题 表达方式 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对象与范围8-10
  • 1.1.1 创作民歌的概念界定8-9
  • 1.1.2 研究范围9-10
  • 1.2 问题的提出10-11
  • 1.2.1 选题主旨10
  • 1.2.2 选题意义10-11
  • 1.3 研究现状与成果述评11-13
  • 1.3.1 国内研究现状与成果述评11-13
  • 1.3.2 国外研究现状与成果述评13
  • 1.4 研究设计13-16
  • 1.4.1 研究框架13-14
  • 1.4.2 重点与难点14
  • 1.4.3 研究方法14-16
  • 第二章 中国当代创作民歌歌词意义的表达对象16-26
  • 2.1 创作民歌歌词意义表达的风格16-19
  • 2.1.1 中华民族地域风格的表达16-17
  • 2.1.2 中华民族整体风格的表达17-19
  • 2.2 创作民歌歌词意义表达的艺术性19-24
  • 2.2.1 创作民歌歌词的文学性19-21
  • 2.2.2 创作民歌歌词的音乐性21-24
  • 小结24-26
  • 第三章 中国当代创作民歌歌词意义的表达主题26-46
  • 3.1 建国十七年歌词主题——“喜迎新中国”27-32
  • 3.1.1 建国十七年歌词创作的三个阶段27-29
  • 3.1.2 建国十七年歌词创作的题材特点29-31
  • 3.1.3 建国十七年歌词的传播途径31-32
  • 3.2 文革十年歌词主题——“歌颂领袖”32-35
  • 3.2.1 文革十年歌词创作的三个阶段33
  • 3.2.2 文革十年歌词创作的题材特点33-35
  • 3.2.3 文革十年歌词的传播途径35
  • 3.3 新时期歌词主题——“改革开放新生活”35-40
  • 3.3.1 改革开放时期歌词创作的三个阶段35-37
  • 3.3.2 改革开放时期歌词创作的题材特点37-38
  • 3.3.3 改革开放时期歌词的传播途径38-40
  • 3.4 21世纪的歌词主题——“多元化”40-44
  • 3.4.1 21世纪歌词创作的题材特点40-43
  • 3.4.2 21世纪歌词的传播途径43-44
  • 小结44-46
  • 第四章 中国当代创作民歌歌词意义的表达方式46-70
  • 4.1 表达方式的内涵46-57
  • 4.1.1 表达方式的基本界定46
  • 4.1.2 表达方式的特点46-51
  • 4.1.3 表达方式的类型51-57
  • 4.2 表达方式的演变轨迹57-66
  • 4.2.1 第一阶段以“情景描写式”为主57-59
  • 4.2.2 第二阶段以“语录宣传式”为主59-61
  • 4.2.3 第三阶段以“人、事、物”描写为主61-63
  • 4.2.4 第四阶段以“综合式”为主63-65
  • 小结65-66
  • 4.3 表达方式演变的原因66-70
  • 4.3.1 历史的原因66-67
  • 4.3.2 文化背景的原因67-69
  • 4.3.3 审美观念的原因69-70
  • 结语70-72
  • 参考文献72-76
  • 致谢76-78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风;邓小平理论对新时期文艺政策的影响[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林宝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纲领——邓小平文艺理论研究[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9年00期

3 秦西炫;时代的发展与音乐创作的关系——20世纪我国歌曲创作一瞥[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张文勋;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J];思想战线;1980年01期

5 连苹;;从流行音乐看社会转型期青年文化偶像观的蜕变[J];人民音乐;2012年04期

6 张书林;解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基本维度[J];唯实;2005年06期

7 荣天s,

本文编号:392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92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1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