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展望——兼评徐敦广教授《民族声乐学》

发布时间:2017-08-14 08:09

  本文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展望——兼评徐敦广教授《民族声乐学》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声乐艺术 理论体系 声乐表演 战略地位 民族歌剧 艺术表演 审美活动 产业系统 民族声乐作品 演唱技巧


【摘要】: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理论体系的构建纵观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十分清楚地看到:"20世纪后期,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越来越引人注目,事实上,民族声乐艺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艺术水平的标志,已经得到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公认,民族声乐艺术在社会公众审美活动中的地位也越见重要,民族歌剧、歌曲的创作、表演、生产和消费在我国文化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愈益彰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代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理论体系;声乐表演;战略地位;民族歌剧;艺术表演;审美活动;产业系统;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技巧;
【分类号】:J616.2
【正文快照】: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理论体系的构建 纵观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十分清楚地看到:“20 世纪后期,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越来越引人注目,事实上,民族声乐艺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艺术水平的标志,已经得到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公认,民族声乐艺术在社会公众审美活动中的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君凡;;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一)——中国古代声乐艺术的萌芽和古歌时代[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4期

2 戴勇;;情感在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作用[J];艺术广角;2003年04期

3 郭建民,赵世兰;六十年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土”“洋”关系的微妙变化[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王莉;;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韵味美”[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4年02期

5 彭丹雄;简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变[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姜代康;“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整体观念[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于丽文;;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韵”[J];音乐生活;2008年08期

8 刘婕萍;;谈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音乐生活;2010年02期

9 崔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状与发展[J];才智;2010年32期

10 刘暄;;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特征[J];音乐探索;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瑾;;从美学角度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郑娜;;我的角度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A];中国名校卷(江西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畅萍;将“传承”与“借鉴”有机融合[N];运城日报;2011年

2 孙军;桂郁兰馨[N];光明日报;2005年

3 王丽芬;探究民歌“金氏唱法”的一把钥匙[N];光明日报;2008年

4 梁风雁;刘辉美国讲中国音乐[N];音乐周报;2007年

5 记者 刁艳;名家讲座掀沈音70校庆高潮[N];音乐周报;2008年

6 记者 张洁邋通讯员 陈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湖北日报;2007年

7 高音;唱法如何划分?[N];音乐周报;2000年

8 ;从“声、情、字、味、表、养、像”解析贵州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N];音乐生活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孟影;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齐祥涛;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内涵及嬗变[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4 何天生;张智斌民族声乐艺术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亚;论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性[D];河南大学;2001年

6 刘雪梅;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情、声、韵”[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邓秋婷;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声、韵、情”[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9 赵洪艳;对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廖卉;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情、字、声、韵”[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71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671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e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