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民族声乐 切入点:美声唱法 出处:《音乐时空》2014年04期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国民族声乐、美声唱法的历史发展以及美声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基于文化内涵、传统审美、技巧运用以及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来整体比较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两种唱法有着许多不同点,也有许多共通的地方。我们在继承本土艺术的的同时,也要不断注意吸收国外优秀的唱法,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性的提高。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vocal music, Bel Canto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Bel Chinese, based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many aspects of the skill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to compare the overall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and bel canto, two singing style has many different points, there are also many common places. We in the succession of native art at the same time,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absorption of foreign outstanding singing,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s national vocal music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分类号】:J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晓农;人文传统背景与中西声乐文化差异之比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刘辉;关于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中国音乐;1998年01期
3 肖黎声;以腔行字——美声唱法歌唱训练之我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余;;中国合唱音乐作品的演唱用声风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杜瑶;;浅谈民族唱法的演变过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程冰玲;;多元视野中的民族声乐唱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马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解决声乐教学中的语音问题[J];大家;2011年04期
5 栾珊珊;;戏曲唱法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5期
6 覃生平;张伟;;浅谈美声唱法在云南山歌《小河淌水》演唱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9期
7 蔡同庆;;声乐演唱的中西合璧之探索[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2期
8 马利利;;浅谈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语言艺术有何不同[J];大众文艺;2010年01期
9 熊卫;王宏;;刍议西洋唱法在中国作品中的融会贯通[J];大众文艺;2010年23期
10 赵少英;;宋祖英演唱艺术的特点分析[J];大众文艺;201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鹏;歌唱语言训练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会旭;舒伯特、黄自艺术歌曲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芳芳;论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响[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5 杨田;弱势群体视角下的现代城市住区无障碍设计[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6 于国良;论男高音歌唱艺术发展特征及教学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虹;民歌演唱中“花”“雅”关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平;对立统一规律在声乐演唱艺术中的运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柴建忠;民族声乐“学院派”和“原生态”的音乐传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卜利婕;变幻中永恒的美[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修海林;“声曲折”概念的重新界定与音韵学研究视点[J];音乐研究;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丽萍;;浅析中国民族声乐的现代传承与传播[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姚英姿;;当代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3 史琳;;中国民族声乐体系结构刍议[J];民族音乐;2009年01期
4 王琳;;论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09年02期
5 孟小师;;对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反思[J];民族艺术研究;2009年05期
6 匡yN;;半世纪前的“土洋”之争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马军红;;试谈对当前中国民族声乐的认识[J];大舞台;2010年02期
8 安志刚;;浅谈中国民族声乐[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9 伊丽媛;;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声乐价值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04期
10 金铁霖;;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新阶段[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廖昌永;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中的协作性、多样性、时代性和传承性[N];音乐周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李瑾;中国民族声乐声归何处[N];音乐周报;2007年
3 记者 紫茵;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在京成立[N];音乐周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刁艳;声乐研究要靠大家[N];音乐周报;2003年
5 张象;流行歌曲为何不流行[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蓉蓉;中国民族声乐的现代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静波;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郭晓芳;中国民族声乐的昨天、今天、明天[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們粤;关于中国民族声乐本质特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权辉;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审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阔;关于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特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田威;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亚丽;“新时期(1979-2000)以来中国民族声乐论文”综合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张红霄;中国民族声乐通俗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荆晶;从审美文化的视角透视当下中国民族声乐的现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19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719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