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维瓦尔第与莫扎特两首大管协奏曲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8 14:38

  本文关键词:维瓦尔第与莫扎特两首大管协奏曲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沈阳师范大学》 2013年

维瓦尔第与莫扎特两首大管协奏曲的比较研究

张兰兰  

【摘要】:维瓦尔第和莫扎特分别是巴洛克时期与古典时期器乐协奏曲创作的重要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也充分的代表了两个时期的特点,本文主要是通过作曲家背景、曲式结构、和声调性、演奏技术上的难点对维瓦尔第《g小调大管协奏曲》和莫扎特《降B大调大管协奏曲》这两首大管协奏曲进行结构特点的比较研究。 对于协奏曲,维瓦尔第和莫扎特在这一体裁中都有杰出的贡献,两位作曲家也都写出了优秀的大管协奏曲,尤其是莫扎特的这首《降B大调大管协奏曲》(K.191)更是闻名世界,也是在国际大管比赛的必奏曲目。所以对莫扎特的这首作品研究的人很多,,可以找到相关的资料,但是关于维瓦尔第的这首作品的相关资料就很少有人研究,那么把这两首作品的做比较研究的就少之更少了。我之所以会拿这两首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是因为它们的第一乐章都有很典型的曲式结构特点——回归曲式和双呈示部曲式。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引言,内容包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的综述,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是本文的正文部分,描述了协奏曲的起源、维瓦尔第和莫扎特的生平及时代特点,进而可以使我们更了解他们创作意图。 第三章也是本文关键部分,是对《g小调大管协奏曲》和《降B大调大管协奏曲》两首作品曲式结构上的分析,以及和声和调式部分的分析。 第四章是对作品中演奏技巧的分析,怎样解决技术难点,并且把十七、十八世纪的装饰音、乐句及华彩部分做以解释,这章我认为可以当做对两首协奏曲的补充说明。 最后是结语部分,也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部分,希望通过本文能给想研究两位作曲家的器乐协奏曲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4;J6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汉华;;莫扎特《降B大调大管协奏曲》的创作及意义[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燕;维瓦尔第及其小提琴协奏曲《四季》[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南君;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体裁发展及观念探研[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留兵;薛军;;标题音乐与19世纪浪漫乐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罗可曼;;多声部音乐听觉能力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喻樱;;高尚的人格、圣洁的心灵——交际花薇奥列塔性格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4 符周利;;论西方宗教对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5 华文健;;论维也纳古典乐派对交响曲的贡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6 王晶一;;歌剧《参孙与达丽拉》中咏叹调《我心花怒放》演唱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吴建华;;美国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格什温及其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8 熊丹;;浅析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孙晨荟;;一本珍贵的藏文天主教歌谱《Chants Religieux Thibétains》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闫娟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意大利歌剧的杰出代表—普契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琛;阿沃·帕特钟鸣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7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10 陈晶;基督教会学校女子音乐教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欣;莫扎特歌剧《女人心》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斐;挣脱温柔的镣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熊焱;米约双钢琴作品《胆小鬼》本体分析与演奏技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旭峰;山东省临沂市钢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爽;从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op.116-op.119看其创作风格及演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关彦;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艺术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冠英;斯特拉文斯基芭蕾舞剧《春之祭》原始宗教仪式音乐表现形式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浦凤;声音训练在合唱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万玲;浅谈音乐创作中形象化手段的审美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胡咏丽;标题音乐浅析[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陈祖方;巴洛克音乐的复兴[J];读书;1994年08期

4 曾旭;标题音乐与音乐美[J];福建艺术;2002年02期

5 黄祖平;试论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曹万玲;形象化音乐审美观的基本特征[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陈菲;巴洛克时期管弦乐DE发展[J];黄河之声;2005年02期

8 王玫;小提琴四大学派的风格特征[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孙佳宾;论音乐欣赏的感性方式与理性目标[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黄虹;绚丽的春景 美妙的和谐——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赏析[J];教育导刊;1997年S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小龙;里盖蒂西方时期的复调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2 潘澜;席曼诺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学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3 卞莹玥;从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看他的创作风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阳;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体裁的分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韩洋;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家祯;;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的孪生兄弟 听本纳特·克鲁塞尔《第三单簧管协奏曲》作品11号[J];音乐爱好者;2008年06期

2 于鹏;;浅析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J];音乐生活;2007年12期

3 温宇强;;让我们重新认知——熟悉中陌生的莫扎特[J];音乐生活;2010年08期

4 姚迅;;浅析单簧管的魅力与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J];乐器;2006年02期

5 潘玫玫;蔡蕊伊;;启蒙主义时代的戏剧性对话——基于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初步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赵鹏程;;浅谈莫扎特《A大调(作品219)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J];硅谷;2008年14期

7 黄登辉;洒向人间都是情——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K488及其演奏艺术[J];福建艺术;1995年06期

8 张长;;休止中永生[J];作家;1999年10期

9 孟燕;吴洋;;重拾的巴罗克珍珠——维瓦尔第创作生平介绍[J];大众文艺;2009年23期

10 李岚松;莫扎特《~bB大调巴松协奏曲》演奏风格(上)[J];乐器;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维;;壮志高歌满江红——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赏析[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张川;;对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探索[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王歆;;传统与现代的流变,民间与专业的交融——对芬兰当代作曲家诺根和其《第二堪特雷琴协奏曲》的研究与分析[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郑解康;;提高自身素质 演奏好协奏曲[A];第三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1994年

5 ;序言[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6 郝向明;;民族音乐的思考[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田艺苗;;试论复调公共课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舒妲娜;;试论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领域及手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杨勤;卢文雄;;机床造型设计实践和探讨[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10 叶峰;姚绍昭;;让民族音乐走进校园[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阳;[N];信息时报;2000年

2 记者 王喜霖;[N];科技日报;2000年

3 范乃信;[N];音乐周报;2002年

4 蒋雄达;[N];音乐周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李坤民;[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6 邵敏;[N];解放军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李瑾;[N];音乐周报;2009年

8 记者 陈杰;[N];大同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黄河鸣;[N];福建日报;2000年

10 布和巴特尔;[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艺芳;从布里顿的三部协奏曲看他在传统与现代音乐手法上的融合及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昭宇;演奏型态的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于洋;卡特音乐的时空秩序[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于川;多元化的传承与创新[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5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7 邹彦;论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8 张千一;碰撞、对话与交融[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丁好;论古典奏鸣曲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兰兰;维瓦尔第与莫扎特两首大管协奏曲的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伞;维瓦尔第协奏曲《四季》的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玲;浅析安东·维瓦尔第《e小调大管协奏曲》RV484[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4 李媛媛;早期歌剧作品的演唱表现[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5 逯治江;乌·布拉热维奇《第二长号协奏曲》音乐特点及音乐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6 姜莹;谭盾胡琴协奏曲《火祭》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邓轩;协奏曲中独奏乐器的写法要点[D];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

8 雷景玉;马头琴协奏曲《天驹》音乐创作特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9 张科威;浅析竹笛协奏曲《陕北四章》[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10 杉丹;浅析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维瓦尔第与莫扎特两首大管协奏曲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8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18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6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