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C大调幻想曲》作曲技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舒曼《C大调幻想曲》作曲技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是浪漫主义作曲家中最具浪漫主义精神的人,是19世纪浪漫主义初期艺术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舒曼的音乐创作常常是以反映德国现实生活为中心,以个人的感情经历为线索,以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思想为依托,以抒情性、幻想性的手法为主要的表现手段。在舒曼的音乐作品中,钢琴音乐闪耀着特殊的光芒,这与他的学习以及生活经历有关。钢琴音乐题材是舒曼擅长的、能够表现他细腻思想感情的、能够发挥他音乐创作才华的领域。《C大调幻想曲》是一首结构庞大,充满浪漫感情的钢琴曲,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最有代表性的钢琴音乐作品之一。本文主要从作曲技法的角度对舒曼《C大调幻想曲》的曲式结构、旋律形态、和声构成形态以及复调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使人们进一步了解《C大调幻想曲》的创作特征、美学思想,从而对舒曼的钢琴音乐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章:罗伯特·舒曼的生平与创作。概述了浪漫主义的时代背景和舒曼的生平与主要创作历程。 第二章:《C大调幻想曲》的创作技法特征。这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该部分通过技术分析来研究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形态、节奏特征、和声构成形态和调性特征等创作技法特征。第一节,《C大调幻想曲》创作背景。介绍了作品的创作动机、创作过程、及人们对它的评价;第二节,作品的曲式结构。对《C大调幻想曲》三个乐章的曲式结构和曲式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第三节,旋律形态。舒曼非常重视音乐作品中旋律方面的创作。《C大调幻想曲》是舒曼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钢琴作品,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旋律形态,舒曼的旋律创作特点在这首包罗万象的钢琴作品中都有具体的体现;第四节节奏特征。节奏作为音乐表现中最重要的形式要素之一,其表现力是非常显著的。在《C大调幻想曲》中,蕴含着丰富的节奏。他把简单的节奏素材互相结合,融入钢琴织体之中,形成各种各样复杂、新颖的节奏形式,使乐曲的节奏有着极其丰富的变化,是浪漫主义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五节,和声构成形态。舒曼在古典主义和声形式的基础上寻求新的色彩性的变化。《C大调幻想曲》以传统功能和声为基础,保持基本和弦的结构作用,同时规模性地使用色彩性和声手法。舒曼的独特和声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浪漫主义和声风格。第六节,调性特征。第七节,织体形态。 第三章:《C大调幻想曲》的艺术特征与美学思想。一、幻想性的美学特征; 二、继承传统,追求创新。 对《C大调幻想曲》作曲技法的研究,可以使人们进一步关注舒曼的钢琴音乐,认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技法的发展。舒曼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继承传统、追求创新的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罗伯特·舒曼 《C大调幻想曲》 作曲技法 创作特征 美学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14.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一章 罗伯特·舒曼的生平与创作10-17
- 1.1 时代背景10-13
- 1.2 创作历程13-17
- 第二章 《C大调幻想曲》的创作技法特征17-76
- 2.1 《C大调幻想曲》的创作背景17-18
- 2.2 曲式结构18-25
- 2.2.1 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19-21
- 2.2.2 第二乐章的曲式结构21-24
- 2.2.3 第三乐章的曲式结构24-25
- 2.3 旋律形态25-48
- 2.3.1 旋律的基本构成方式27-32
- 2.2.1.1 同音反复27-28
- 2.3.1.2 平稳进行28-29
- 2.3.1.3 跳进进行29-30
- 2.3.1.4 模进进行30-31
- 2.3.1.5 和弦分解式进行31-32
- 2.3.2 旋律线的运动:32-48
- 2.3.2.1 歌唱性旋律32-37
- 2.3.2.2 旋律中的延留音37-38
- 2.3.2.3 围绕中心音起伏的旋律38
- 2.3.2.4 旋律中多样的重复38-42
- 2.3.2.5 旋律音色的对比42-43
- 2.3.2.6 复调性织体中的旋律43-45
- 2.3.2.7 贯穿性旋律材料的使用45-48
- 2.4 节奏特征48-54
- 2.4.1 基本节奏单位48-49
- 2.4.2 节奏型运用49-54
- 2.4.2.1 二连音50
- 2.4.2.2 三连音50-51
- 2.4.2.3 切分节奏51
- 2.4.2.4 交替节拍51-52
- 2.4.2.5 交错节奏52
- 2.4.2.6 重音移位型52-53
- 2.4.2.7 特性节奏型53-54
- 2.5 和声构成形态54-65
- 2.5.1 纵向和声结构55-62
- 2.5.1.1 基本和弦形态56-58
- 2.5.1.2 和弦的复杂化58-60
- 2.5.1.3 变和弦60
- 2.5.1.4 持续音60-62
- 2.5.2 横向结构形态62-65
- 2.5.2.1 功能性进行63
- 2.5.2.2 色彩性进行63-65
- 2.5.2.3 半音化和声思维65
- 2.6 调性特征65-69
- 2.6.1 调性的呈现65-68
- 2.6.1.1 调性的完整呈现66
- 2.6.1.2 调性的部分呈现66-68
- 2.6.2 调性的呈现方式68-69
- 2.6.2.1 调性的扩展68-69
- 2.6.2.2 复合调性69
- 2.7 织体形态69-76
- 2.7.1 和声性织体70-72
- 2.7.2 复调性织体72-74
- 2.7.3 综合性织体74-76
- 第三章 《C大调幻想曲》的艺术特征76-79
- 3.1 幻想性的美学特征76-77
- 3.2 继承传统,追求创新77-79
- 结语79-80
- 参考文献80-82
- 致谢82-8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张建华,张春林;巴赫《371首四声部众赞歌》的和声处理手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董毅;;俄罗斯当代音乐教育管窥[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4 刘清明,张洋;谈曲式分析的小型曲式图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邵华;古典奏鸣曲式溯源[J];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胡郁青;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现象透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吴扬廷;西部音乐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大有可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杨菁;伍润华;;标题与形象的虚实处理——李斯特《塔索:哀诉与凯旋》的音乐形象分析[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杨秦生;关于肖邦和他的钢琴叙事曲创作的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4期
10 田刚;音乐作品的比例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3 张厚斌;教堂建筑声环境理论综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李小诺;论拱形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5 杨九华;论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思想寓意[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6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8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9 田艺苗;潘德列茨基早期作品中的复调技法[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10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倩;希曼诺夫斯基钢琴前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红岩;本特松十五首二部创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宏芹;试论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DAS D(?)MONISCHE的意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洁;舒曼两首钢琴套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汪高原;论调式与调性的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小力;巴托克《第三、第四弦乐四重奏》分析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徐璐;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钢琴作品创作技法的分析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天星;和声思维在复对位写作中的运用[D];河南大学;2003年
10 吴红歌;歌剧《麦克白》艺术特征[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舒曼《C大调幻想曲》作曲技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79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