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乐队协奏曲》的和声研究
本文关键词:巴托克《乐队协奏曲》的和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巴托克·贝拉·维克托·亚诺什,匈牙利作曲家,是20世纪上半叶“民族乐派”最重要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他出生于匈牙利,受二战影响,晚年移居美国,这样的生活经历使得他的作品风格在不同的时期有着比较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晚年的作品中包含着激烈的悲剧主义色彩。巴托克极具个性的和声技法是建立在西方古典音乐与匈牙利民间音乐基础上的,并融合进他个人对于音乐音响的独到见解,尤其是其创作晚期的大型音乐作品,既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和声语言,又具有鲜明的现代音乐特征,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独树一帜。巴托克一生作品众多,涉及多个创作领域,如交响乐、室内乐、歌剧、钢琴等各种体裁的作品。管弦乐作品在他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晚期的管弦乐作品,这些作品的和声技法在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碰撞出火花,集中体现了巴托克一生和声追求与音乐音响审美的理想。本文通过研究其最后一部管弦乐作品《乐队协奏曲》的和声技法,探讨其中的和声现象并解析其和声思维,进而探寻其和声体系的总体特征及其创作理念。本文共分为六章,前两章分别从调式音列、和弦结构等两个方面分析其和声的基本材料;第三章从前景层面上探讨其和声材料的相互关系;第四章以调性为代表来研究其背景性的和声处理与布局及其逻辑关系;第五章则将对第一乐章进行综合性的和声研究,以此为例,进一步分析巴托克的和声技法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结论对全曲进行综述,并探讨巴托克的创作理念,思考其和声技法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于当今音乐创作的借鉴意义。尽管对于巴托克《乐队协奏曲》和声研究,已经有大量的成果,但针对这部作品的和声技法所做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尚未见文献,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为此课题的完善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和声 调式 和弦 和声关系 调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4
- 一、巴托克的生平及创作背景8-10
- 二、巴托克的创作简介及其乐队协奏曲的创作简介10-12
- 三、巴托克的和声研究现状、《乐队协奏曲》的和声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选题12-14
- 第一章 调式(音列)材料的研究14-34
- 第一节 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烙印——五声性调式的运用14-19
- 一、色彩性的五声调式音列14-16
- 二、五声性调式音列的衍生方式及其逻辑关系16-19
- 第二节 传统七声调式的回响——七声自然调式与古典大、小调式19-22
- 一、七声自然调式19-21
- 二、古典大、小调式21-22
- 第三节 多种调式的时空对位——综合调式22-27
- 一、并置型综合调式23-24
- 二、融合性综合调式24-26
- 三、并融性综合调式26
- 四、特殊手法产生的综合调式26-27
- 第四节 人工调式27-31
- 一、基于等音组的等结构连锁调式27-30
- 二、“巴氏”三全音调式音列30-31
- 第五节 对称调式音列31
- 第六节 半音调式音列31-34
- 一、呈连续半音进行的纯半音列31-32
- 二、以半音进行为核心的调式半音体系32-34
- 第二章 和弦结构形态以及其构成逻辑思维34-55
- 第一节 纵向上具有独立结构意义的音程34-39
- 第二节 多音和弦39-55
- 一、三度结构和弦及其变体39-45
- 二、非三度结构和弦45-50
- 三、复合和弦50-53
- 四、对称和弦53-54
- 五、其它类型和弦54-55
- 第三章 和声材料相互关系55-99
- 第一节 受调式音列控制的和声材料相互关系55-63
- 一、横向单一线条的逻辑思维55-58
- 二、纵向多重线条之间的逻辑关系58-60
- 三、调式材料(音列)控制下的调式特性和声进行60-63
- 第二节 单一结构功能63-77
- 一、单一音程结构功能63-66
- 二、单一和弦结构功能66-77
- 第三节 功能关系控制逻辑77-90
- 一、传统功能关系的继承77-81
- 二、基于传统功能关系基础之上的创新81-90
- 第四节 对位化控制逻辑90-93
- 一、异质音列形成的多声部偶合结构90-91
- 二、同质音列形成的多声部偶合结构91-93
- 第五节 对称思维控制逻辑93-95
- 一、横向调式音列对称思维93-94
- 二、纵向调式音列对称思维94-95
- 第六节 纵横关系95-99
- 一、统一关系95-97
- 二、对比关系97-98
- 三、游离关系98-99
- 第四章 调性陈述与调性关系研究99-113
- 第一节 调性的陈述方式99-105
- 一、古典调性的陈述方式99-101
- 二、新调性的陈述方式101-105
- 第二节 调性之间的关系105-113
- 一、以时间为维度的调性关系105-109
- 二、以空间为维度的调性关系109-113
- 第五章 第一乐章的和声分析示例113-127
- 一、引子的和声分折113-116
- 二、呈示部116-118
- 三、展开部118-120
- 四、再现部120-123
- 五、整体调性布局及其调式材料研究123-127
- 结论127-129
- 参考文献129-132
- 后记1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尔诺·伦德瓦伊;马国华;;巴托克音乐中的二元性与综合性[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2 周园媛;;巴托克推进钢琴音乐创新探析[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年04期
3 田艺苗;穿越生命的黑暗和痛楚——关于巴托克的生平和创作[J];音乐爱好者;2003年04期
4 常桦;巴托克《小宇宙》能带给我们什么?——《小宇宙》在今天教学中的意义[J];钢琴艺术;2004年03期
5 李正_g;巴托克的调性和声理论[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冯志平;民族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简介巴托克的钢琴曲《粗野的快板》[J];钢琴艺术;2004年05期
7 徐玺宝;论巴托克音乐艺术与“轴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8 胡亚蓓;巴托克《小宇宙》与现代节奏[J];钢琴艺术;2005年11期
9 王震宇;;巴托克与他的《小宇宙》[J];艺术教育;2007年01期
10 尤·霍洛波夫;罗秉康;;巴托克和声的现代化特点[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波;;巴托克与他的《小宇宙》[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建;“邮思”巴托克[N];音乐周报;2002年
2 宋湘锴;重视民间音乐的作曲家巴托克[N];音乐周报;2007年
3 许渌洋;巴托克铸就斋藤音乐节的荣耀[N];音乐周报;2011年
4 宋湘锴;重视民间音乐的作曲家巴托克[N];音乐周报;2007年
5 高为杰;巴托克的绝笔之作[N];音乐周报;2004年
6 宋湘锴;重视民间音乐的巴托克[N];音乐周报;2007年
7 张蕾;白建宇携手爱乐演绎巴托克名篇[N];音乐周报;2005年
8 李瑾;“巴托克”在齐默尔曼手中出新[N];音乐周报;2005年
9 潘阳;紧张诡异的天外之音[N];信息时报;2000年
10 景作人;听“北交”闭幕音乐会[N];音乐周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巴托克《乐队协奏曲》的和声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5年
2 史佳尼;巴托克钢琴音乐现象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3 刘莎莎;巴托克两部钢琴作品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4 聂卓;巴托克《小宇宙》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利剑;论巴托克音乐创作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甜;常态与裂变:巴托克音乐创造的双重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嵩山木子;巴托克《小宇宙》的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4年
8 王莉娜;巴托克钢琴组曲《户外》音乐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亚蓓;巴托克《小宇宙》的教材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史蕾;对巴托克《小宇宙》中音高组织形态的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巴托克《乐队协奏曲》的和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59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