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论隋唐燕乐──福建南音调式音阶特点

发布时间:2017-08-05 09:22

  本文关键词:论隋唐燕乐──福建南音调式音阶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隋唐燕乐 福建南音 潮州音乐 八声音阶 雅乐音阶 俗乐音阶 南音琵琶


【摘要】:福建南音与潮州音乐都是隋唐燕乐流传至今的活化石,但是它们二者采用的谱面音阶形式并不相同,这与1400余年前隋初郑译与外来苏祗婆音阶对应有着直接的关连。郑、苏之间音阶有"三声不同",其对应方式有二:一是直面"三声不同",不作对应的对应,福建南音就是采用这种同主音相差小三度的直接对应方式,运用[五空管]、[五空四亻NB管]、[四空管]、[倍思管]等调,其主要的[五空管]是以郑的雅乐音阶形式面貌呈现的。二是郑采用把整体音阶提升大二度形成一声不同,保留这一声构成八声音阶。在运用雅、清、俗音阶时,产生双重或三重调式性运用特点流传至今。潮州音乐即通过八声音阶中si、ьsi的半音交换,运用[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五调]等,其主要的[重三六调]是以苏的俗乐音阶面貌呈现的。
【作者单位】: 上海艺术研究所;
【关键词】隋唐燕乐 福建南音 潮州音乐 八声音阶 雅乐音阶 俗乐音阶 南音琵琶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笔者曾撰写《论隋唐燕乐———潮州调式音阶的历史影响》(简称《潮文》),论述了作为我国隋唐燕乐活化石之一的潮州音乐(简称潮乐),是如何保存隋唐燕乐遗音而留存至今的。[1]同样,作为隋唐燕乐另一活化石的福建南音(简称南音),又是如何通过与潮乐不同的调式音阶特征,也留存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况雪;;浅析《越九歌》歌词声调与曲调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侯晓霞;;八十四调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3 朴炯春;从汉语方言形成的多元性看汉语方言研究[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4 吴相洲;;关于建构乐府学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梁爽;;东北方言多元化特色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2期

6 张红阳;;歌唱艺术的二度创作[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姚颖;;略论清代北京的说唱艺人[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8 龙庆凤;王一波;;苗族“鼓舞”文化与苗族“鼓会制”社会[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周宁;;试论傣族男子舞蹈表演中象脚鼓运用的艺术特征[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10 文艳春;肖艳平;;中国传统民歌中衬词的功能探析——以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为例[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学智;;南阳汉画像中鼗鼓的图像学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孙宁宁;日本地歌三味线角色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任飞;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叶;杨宗稷及其《琴学丛书》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李娜;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宋娟;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史料价值[D];吉林大学;2012年

8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9 王建欣;《五知斋琴谱》四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10 谢建猷;广西平话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婧;保定老调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章菡;浅析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6 牟菲;南朝吴声与吴地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艺源;隋代音乐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尚琰;武德贞观时期音乐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龙淼鑫;苏夏、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之比较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马幔;“和而不同”[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耀华;福建南音与冲绳三线古典音乐之比较研究[J];音乐研究;1995年01期

2 王秀怡;福建南音“和”之美学观[J];福建艺术;1999年02期

3 王秀怡;福建南音“和”之美学观[J];中国音乐;2000年04期

4 何昌林;唐风宋韵论南音——写给海内外南音弦友[J];人民音乐;1985年05期

5 孙星群;略论福建南音的美学特点[J];中国音乐学;1988年03期

6 孙星群;福建南音与唐代《大曲》[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7 何昌林;南音十题(节稿)[J];中国音乐;1984年02期

8 陈天国;;潮州音乐的历史渊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Z1期

9 孙星群;福建南音的曲体结构·谱[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10 孙星群;福建南音中“曲”的曲体结构[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崇德;徐文武;;燕乐声乐化与词体的产生[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岳珍;;隋唐燕乐小曲考论——关于词体发生方式的研究[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耀华;;东方部分古典音乐的类型化旋律[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4 王静卿;;榕城区“潮乐之乡”述评[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冯光钰;;广东汉乐活态传象及发展的现代视野[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罗伟雄;;浅谈《广东汉乐》的主要区域载体与本质特征 保护好《广东汉乐》的品牌和产业[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小驹;民营乐团出手挽救潮州音乐[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青 影;民营乐团助推潮州音乐[N];中国艺术报;2004年

3 记者 魏盼生;推动潮乐改革创新[N];汕头日报;2008年

4 记者 徐涟;潮州音乐奏响北京[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陈杏 辛国安;潮州音乐:潮汕人文发展的基因[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林亚茗 刘国贤;广东三大乐种生存堪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7 郭启宏;绿色的旋律[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林毛根;潮乐一曲多名的背后[N];汕头日报;2006年

9 吴兆明;潮州筝流派的佼佼者[N];潮州日报;2009年

10 郑壮桐;潮剧伴奏浅说[N];潮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晋源;中国洞箫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2 王静怡;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板俊荣;民族音乐学多位网视野下的海州五大宫调[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清河(留)(Nguyen Thanh Ha);越南琵琶的历史起源与中国南音琵琶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田媚娜;八音之韵[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3 张盈盈;福建南音泉州派、厦门派“曲”之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萍萍;福建南音二弦与中国二胡之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红梅;三种南宋传世乐谱的宫调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6 崔晶;《博雅笛谱》曲名考[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7 周晓凡;民国时期泉州南音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楠楠;泉州南音乐团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张兆颖;福建南音琵琶工尺谱与唱腔关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白志艺;清代弦管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24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624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a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