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导论》看其对室内乐的批判
本文关键词:从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导论》看其对室内乐的批判
【摘要】:在《音乐社会学导论》第六章中,阿多诺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详细地阐述了他对室内乐的理解。因为这样的论述是在社会学的维度中进行的,所以阿多诺扬弃了以文本本身(作品)和创作主体(作曲家)为切入点的研究方法,而是将审美主体(观众)作为研究对象。阿多诺认为观众群体的构成和其在欣赏过程中对作品的反应,才是室内乐作品的社会学意义最集中和最本质的体现。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学系;
【关键词】: 阿多诺 音乐社会学 室内乐
【分类号】:J60-05
【正文快照】: 作者简介:马卫星(1958~),女,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学系主任、教授。(黑龙江哈尔滨150085)室内乐在传统观点中被视为贵族艺术,它有其独特的观众构成,特点为:一是人数少;二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三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传统的室内乐保持了贵族化的审美趣味。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卫星;王文漪;;评析阿多诺《音乐社会学导论》之音乐接受者类型化[J];人民音乐;2011年09期
2 卡登;音乐社会学(上)[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任吉祥;试论群众音乐社会学的对象[J];人民音乐;1992年08期
4 卡登撰,金经言;关于音乐社会学的学科理论问题(下)[J];中国音乐学;2000年03期
5 方德生;;阿多诺新音乐哲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7期
6 吴剑铭;;关于音乐社会学的谈话[J];音乐世界;1986年09期
7 金经言;捷克和斯洛伐克的音乐社会学研究概要[J];中国音乐学;1998年01期
8 罗传开;音乐社会学[J];音乐研究;1981年04期
9 黄宗权;;阿多诺音乐美学中的社会批判观探析[J];艺苑;2009年Z1期
10 贝默;何红柳;;音乐社会学的渊源和流派[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斯蒂芬·哈伯;孙斌;;适应于资本主义的心理学条件:对阿多诺运用精神分析的一个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2 乔国强;;用异端向正统挑战的阿多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3 周用恒;周怡;周佳;何金菊;周跃明;赵灵;王荣;聂翠花;蔡得祥;王海燕;杜立新;刘中;董敏华;庄淑荣;郭秀英;;四论给精神病医院插上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社会学的翅膀[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胡绪明;;评阿多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基本路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谢地坤;;新艺术的希望之光或假象——简论阿多诺的艺术哲学[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7 王柯平;;艺术与社会的双重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现代意义[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8 周用桓;周佳;周怡;魏勇;彭习呈;魏琛;;论医患和谐是精神病医院管理的灵魂[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9 孙斌;;从启蒙之光到虚拟世界——从流亡者阿多诺谈起[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10 殷晓蓉;;传播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冲突及其后果[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明;上海也应有专业室内乐[N];文汇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瑾文;室内乐 先弦乐教育忧而忧[N];音乐周报;2010年
3 周皓;新锐组合浓情蜜意[N];音乐周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红艳;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室内乐唱主角[N];北京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刁艳;巴洛克能否拯救室内乐教学[N];音乐周报;2010年
6 舟白;青涩的弦声絮语[N];音乐周报;2010年
7 徐尧;基因三重奏的清凉之夜[N];音乐周报;2011年
8 鞠琳;青交演出室内乐音乐会[N];音乐周报;2008年
9 刁艳;学分制让室内乐学习摆脱被动[N];中国艺术报;2007年
10 晓茜;上海成立首个青少年室内乐团[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孙晓艳;艺术与技术的辩证法[D];复旦大学;2010年
3 丁乃顺;阿多诺道德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6 孙斌;守护夜空的星座[D];复旦大学;2003年
7 吴友军;批判的人学[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云刚;非同一性与艺术:阿多诺的艺术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何建良;“艺术终结论”批判[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鹏翮;论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现代艺术观[D];辽宁大学;2011年
2 侯挺南;阿多诺与现代主义[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超;论阿多诺对“文化工业”之批判[D];山东大学;2010年
4 侯红艳;阿多诺美学思想的接受与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杨新红;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曹春玲;论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D];辽宁大学;2012年
7 曹敏;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评价与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曹敏;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评价与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莉;无望的救赎——论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雄;关于阿多诺“文化工业”及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05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90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