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陌生化理论新探

发布时间:2017-10-10 17:06

  本文关键词:陌生化理论新探


  更多相关文章: 俄国形式主义 自动化 陌生化 异化


【摘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形式主义方法”的原则。什克洛夫斯基在1916年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力求用它作为概括复杂的感受和表现现象的方法。在形式主义看来,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就是设法增加感受的难度,从而延长感受时间。 “陌生化”理论的提出,虽然是上个世纪初的事,但是对“陌生化”的体验和艺术实践绝非某一时代或某一民族所独有,而是古今中外文艺实践活动中最普遍的特征。“陌生化”作为一条有着坚固而广泛心理学基础的普遍原则,被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在艺术创造的各个不同维度和方向,并充斥于作品的各个层面。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凡有形象的地方,就有‘陌生化’。” 今天,有人把“创新”视为世界范围内现代派的突出特征,,而把“出奇”当成后现代派的突出特征。事实上,这些都被作为基本特征,涵盖在“陌生化”的范畴之内。“陌生化”理论成了西方诸多文艺理论的源头。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符号现象学、接受美学和接受理论等,都从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理论根据。因此,对“陌生化”理论的重新关注,对“陌生化”理论发展的进一步梳理,以及分析它作为文学表现手法在当今文学作品里的新形式新表现,便变得非常有意义。 本文分三部分来对陌生化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对俄国形式主义做简略说明,包括它的形成建立、发展流变、主要观点、后继影响,从而为理解陌生化这一概念提供文化理论背景方面的支持。这之后介绍和陌生化息息相关的几对美学范畴——材料和程序,陌生化与文学性,诗性语言和日常语言,陌生化和自动化,通过对这些范畴的梳理,进一步明晰陌生化的理论内涵。而文学作品,首先是人的作品,由文学研究而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归到人上去,这就需要继续挖掘陌生化形成的心理动因,在第二部分就主要探讨陌生化理论形成的心理学原因,包括无意识理论,抗心理衰减理论和唤醒理论。第三部分则把陌生化更深入到人学的领域,从人的生成谈起,而后结合什克洛夫斯基、布莱希特、马尔库塞等人的陌生化理论,谈一谈陌生化与异化的问题。
【关键词】:俄国形式主义 自动化 陌生化 异化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
  • 一、陌生化的理论内涵6-16
  • 1、俄国形式主义概述6-10
  • 2、陌生化的四对范畴10-16
  • (1)材料与程序10-12
  • (2)陌生化与文学性12-13
  • (3)诗性语言与日常语言13-15
  • (4)陌生化与自动化15-16
  • 二、陌生化的心理基础16-23
  • 1、陌生化与无意识理论16-20
  • 2、陌生化与抗心理衰减20-22
  • 3、陌生化与唤醒理论22-23
  • 三、陌生化的人学意义23-31
  • 1、陌生化与人的生成23-25
  • 2、陌生化与异化25-31
  • (1)由什克洛夫斯基谈起25-27
  • (2)由布莱希特谈起27-29
  • (3)由马尔库塞谈起29-31
  • 结语31-32
  • 参考文献32-34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34-35
  • 致谢3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张伟丽;;论蒲松龄纪昀小说创作心理相同点[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王晓光;;陈中见新,生中得熟——浅析陌生化手段在“聊斋形象”创作中的运用[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4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5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6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胡俐;黄春华;;浅析《印度之行》中的后殖民意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9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唐小林;;历史·记忆·经典化写作——何大草小说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王丙珍;;大兴安岭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田野调查——论鄂伦春族萨满神话及萨满传承[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6 王威;;美妙的天籁——黑龙江流域三小民族民歌比较研究[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7 赵忠山;;诗的“空白结构”与“潜信息系统”[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学勇;;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07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07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a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