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新批评“架构—肌质”说的本体论意蕴

发布时间:2017-10-16 10:39

  本文关键词:新批评“架构—肌质”说的本体论意蕴


  更多相关文章: 肌质 新批评派 兰色姆 本体论批评 “新批评” 诗歌理论 自足性 艺术审美 领军 有机整体


【摘要】:正每提起"新批评"学派,人们自然就会将它与约翰·克罗·兰色姆联系起来。这不仅因为兰色姆是新批评的领军人物,更因为他所提出的"构架—肌质"说,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关于新批评的形式主义界定的论战。事实上,当我们从"本体论批评"视域出发来审视"架构—肌质"这一命题时,就会发现,兰色姆的诗实质上是生命存在的隐喻。从其本体论批评视域看,诗歌作为艺术,拥有至高的地位和作用。诗是自足的独立存在,在这种自足性中,艺术审美摆脱了功利性和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肌质;新批评派;兰色姆;本体论批评;“新批评”;诗歌理论;自足性;艺术审美;领军;有机整体;
【分类号】:I052
【正文快照】: 每提起“新批评”学派,人们自然就会将它与约翰·克罗·兰色姆联系起来。这不仅因为兰色姆是新批评的领军人物,更因为他所提出的“构架—肌质”说,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关于新批评的形式主义界定的论战。事实上,当我们从“本体论批评”视域出发来审视“架构—肌质”这一命题时,就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2 张雪峰;;《普宁》之三重人格结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苹;;贴近女性 关注社会——浅析德国女作家尤莉亚·弗兰克的创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5 顾晓莉;;两棵相对“枝疏叶稀”的大树——简谈於梨华早期两部长篇小说中的三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6 吕曼曼;王胜利;;人性的独白——《蝇王》与《黑暗的心》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韦朝晖;;《钢琴教师》的女性主义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王继敏;;论新诗语言的创造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艾娟;;《老无所依》的另一种解读——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影片《老无所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陈柳;;论小说《苔丝》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背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申华;;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江丹;;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艾米莉·迪金森与李清照的写意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钟国胜;;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钟国胜;;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5 李建东;;镜像中的理论狂欢——现代文论话语的引进与误读[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小娟;探寻“自我”—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主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肖显惠;传媒视阈下的“大陆新武侠”[D];兰州大学;2011年

7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孟宪华;追寻、僭越与迷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羽红;《红色英勇勋章》的生态伦理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2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3 胡云菁;空间寓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s,

本文编号:1042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42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5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