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对比分析《紫色》的三个汉译本
本文关键词: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对比分析《紫色》的三个汉译本
更多相关文章: 女性主义翻译 紫色 对比研究 译者的性别意识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翻译研究迎来文化转向,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最终结合了起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由此诞生。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通过重新定义忠实标准,强调译者主体性,提倡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以及采取一些激进的翻译策略,如增补、加写前言和脚注和挪用等对传统的翻译理论发起了挑战,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女性主义研究视角和方向。 本文以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极其三个中文译本为研究对象。《紫色》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小说,因此对其不同的汉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男女译者是否都能完全忠实地传达原作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以及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是否具有性别意识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选取了杨仁敬(男),陶洁(女)和鲁书江(女)的三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三个译本在语言表达和翻译风格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区别在于对原作中某些具有女性主义特点的词句和性描写方面的理解和表达,以及他们采取的翻译策略。 本文在对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进行了系统介绍后,对《紫色》的三个汉译本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本文从《紫色》及其三个译本中挑选一定数量的有女性主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从女性形象与情感的翻译、男性形象的翻译、身体翻译和性描写翻译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尤其是翻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女性主义意识,并总结了三个译本的不同之处。最后作者对译者的性别意识之外的可能影响翻译过程的因素进行了思考,并对全文做出结论:陶洁与鲁书江比杨仁敬具有更强的女性主义意识。女性译者会更多地关注蕴含女性主义的细节,对女性的情感更加敏感,也能更好地了解女性的思想。除此之外,本文还发现译者对女性主义作品的翻译除受性别意识影响外,还会受到社会主流意识和出版社的影响。 希望读者能通过本文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和《紫色》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并更多地关注译者的性别意识和翻译过程;同时希望借此能为女性主义翻译和《紫色》的研究做出些微贡献。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 紫色 对比研究 译者的性别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7-9
- 摘要9-10
- Introduction10-13
- Chapter One Theoretical Framework13-24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Feminism13-17
- 1.1.1 Definition of Feminism13-14
- 1.1.2 Origin and Developments of Feminism14-16
- 1.1.3 Major Viewpoints of Feminism16-17
- 1.2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17-24
- 1.2.1 Emergence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18-20
- 1.2.2 Main Viewpoints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20-22
- 1.2.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Feminist Translation22-2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24-36
- 2.1 Literature Review on Feminist Translation Studies24-30
- 2.1.1 Feminist Translation Studies Abroad24-26
- 2.1.2 Feminist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26-30
- 2.2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Color Purple30-36
- 2.2.1 Studies on The Color Purple Abroad30-32
- 2.2.2 Studies on The Color Purple in China32-36
- Chapter Thre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Color Purple36-58
- 3.1 Brief Introduction to Alice Walker and The Color Purple36-38
- 3.2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ree Translators38-39
- 3.2.1 Introduction to Tao Jie38-39
- 3.2.2 Introduction to Lu Shujiang39
- 3.2.3 Introduction to Yang Renjing39
- 3.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Translator's Preface39-41
- 3.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Translations' Main Body41-55
- 3.4.1 Translation of Female Feelings and Images41-48
- 3.4.2 Translation of Male Images48-51
- 3.4.3 Translation of Body and Sex Description51-55
- 3.5 Other Reasons behind Translators' Gender Consciousness55-58
- Conclusion58-60
- Bibliography60-66
- Acknowledgements66-6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茵;李晶晶;;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在中文译本中的体现[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王欣;;女性主义操纵下的文学翻译——评《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英译本[J];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李绪微;;翻译研究中的性别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李晓岩;;女性主义与译者主体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陈斌;;国内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综述[J];大家;2010年15期
6 李晨;;女性主义翻译国内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1年07期
7 张林影;;论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J];作家;2011年04期
8 陈劲帆;赵玉闪;董梅;;浅谈性别与女性主义翻译[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9 潘学权;谈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女性主义翻译的干预[J];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张清华;;浅议女性主义翻译观[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览;;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汉译本问世[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2 刘元元;;女性主义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金炎;;法国年鉴学派名著《封建社会》汉译本出版[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4 丁日初;;丁日初复白吉尔教授的信[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皮路思;;《史集·部族志·札剌亦儿传》研究[A];蒙古史研究(第四辑)[C];1993年
6 刘迎胜;;至元初年以前的垂河流域及其周围地区[A];蒙古史研究(第四辑)[C];1993年
7 段玉泉;;中国藏西夏文文献未定名残卷考补[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8 加藤千代;朱丹阳;;关敬吾先生与中国民俗学[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9 胡国柱;;中国世运中的《第一书》[A];湖北省世界语协会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林英津;;简论西夏语译《胜相顶尊`愠止δ芤谰肌穂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董洪亮;“美国法律文库”首批汉译本面世[N];人民日报;2002年
2 记者邓丹 陈芝国;刘小枫批评萨德作品汉译本[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杰平;红色收藏精品走进国家博物馆[N];中国档案报;2005年
4 马孟良;一生辛勤为译经[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首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特别奖和一、二等奖成果简介[N];光明日报;2006年
6 古丽莎·依布拉英 (维吾尔族);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文学民译汉态势[N];文艺报;2009年
7 刘钢;《计算与信息哲学引论》简介[N];学习时报;2005年
8 刘永佶: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N];光明日报;2000年
9 元尚;莎剧故事在中国的早期流播[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高山杉;图奇与民国佛学界的书信往来[N];东方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泳准;《三国志》今译与古汉语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段玉泉;语言背后的文化流传:一组西夏藏传佛教文献解读[D];兰州大学;2009年
3 陈喜荣;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中的性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王青;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朱晔;翻译的模糊性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赵晓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张岱玉;《元史·诸王表》补证及部分诸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余健明;海明威风格汉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骆贤凤;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姝婕;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对比分析《紫色》的三个汉译本[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里艳;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紫色》汉译本对比分析[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3 陈晓芳;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看《简·爱》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和女性身份[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4 赵启红;女性意识在王尔德戏剧汉译本中的体现[D];中南大学;2011年
5 王素娟;接受与批判——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探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张婷;女性主义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蝶;从西方到中国:世纪之交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D];暨南大学;2012年
8 王芸;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看苔丝形象的传译[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9 杨艳;女性主义翻译的中国化解读——《简·爱》三译本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尹秋燕;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框架下张爱玲译著中“女性意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50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5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