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与大江健三郎的“性”主题比较
发布时间:2017-10-24 16:19
本文关键词:劳伦斯与大江健三郎的“性”主题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劳伦斯 大江健三郎 性主题 人存在的意义 人新生的可能 差异性 比较研究
【摘要】:有生命的地方就不可避免性,性行为和性功能不仅仅是生物角度的性,而是诸因素,包括自我力量,社会知识,个性和社会准则等生理功能密切结合的一个高度复杂的体系,通过性,可以透视社会和人生。劳伦斯和大江是两位出色的优秀作家,在对待性这一文学主题上的直率态度和大胆的书写方式都引起过强烈的反响,他们超越生物学视域下性的藩篱,把性提高到社会和人生的高度,作品中的艺术魅力散发着异彩缤纷之光最终证明了各自笔下的性是用他们深遂的哲理思考和审美艺术感染力在展现人类的悲欢离合,这个变动的世界通过他们的描述、解释让读者更容易感悟。 本论文以二者小说中的性主题为切入点,通过平行比较,分析不同国度的两位作家在他们表面相似的性描写背后,实际隐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社会内容,性哲学观,体现出他们之间在借助性这一种手段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的共同前提下的终极意义,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探寻出路等方面的差异性,并就其差异给予探析。 本文分三章加以阐述: 第一章对劳伦斯与大江健三郎“性”主题的异同点的梳理,分三小节,探讨劳伦斯与大江性主题的出发点:都是反抗社会对人的异化,但表现有所不同,劳伦斯通过塑造一系列高度机械化,,异化的文明人,他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远离自然的怀抱,生活于车水马龙的都市,但他们精神空虚,生活空洞,丧失生气,肌体散发着死亡的气息,或者通过异化的畸形两性关系展开对工业文明的抨击;而大江笔下被社会异化的人,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生疏、冷漠,只有通过性才能维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似乎只有性是他们之间唯一的维系,伴随着人的性体验的是对社会和人的严肃思考,他们笔下的“性”并不同于色情,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批判性,都是反抗社会对人的异化。结合作品,阐释劳伦斯和大江性主题不同的侧重点,分别对劳伦斯和大江的回归自然的性和介入政治的性加以讨论。大江笔下的性没有与爱结合,只是介入政治,交流沟通,证明人存在及存在的意义,而劳伦斯笔下的性是与爱结合,回归自然达到健康完美的性爱结合,寻求实现人新生的可能途径。 第二章性主题的艺术审美价值呈现分三个小节,(一)自然和谐的美与荒诞变态的丑,(二)亮丽的明快和灰暗的阴沉,(三)呈现“性”的现代艺术手法运用的差异,分别从色彩方面、审美角度、艺术手法的运用三个角度关照劳伦斯和大江性主题的艺术审美价值呈现的差异。 第三章从社会文化语境、个人的生存境遇、各自的生命哲学三方面探析造成这种异同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劳伦斯 大江健三郎 性主题 人存在的意义 人新生的可能 差异性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0-03;I106.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0
- 一、 劳伦斯与大江健三郎“性”主题的异同点10-24
- (一) 反抗社会对人的异化10-16
- (二) 回归自然的性与介入政治的性16-20
- (三) 人新生的可能与人存在的意义20-24
- 二、 性主题的艺术审美价值呈现24-33
- (一) 自然和谐的美与荒诞变态的丑24-26
- (二) 亮丽的明快和灰暗的阴沉26-29
- (三) 呈现“性”的现代艺术手法运用的差异29-33
- 三、 造成这种异同现象的各种因素33-43
- (一) 社会文化语境33-35
- (二) 个人的生存境遇35-37
- (三) 各自的生命哲学37-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民钦;大江健三郎文学中性与政治的冲撞[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2 孙菲;大江健三郎的文学与性[J];外国文学;1995年01期
3 林啸轩;大江健三郎的文学“返乡”原因初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李泓臻;;萨特存在主义对《个人的体验》的影响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李晓侠;;论劳伦斯小说艺术创作观念的思想渊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李峰;;论色彩在文学意境创造中的美学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11期
本文编号:1089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8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