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高校艺术类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摘要】:高校的艺术类课程发展,必须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为艺术学科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和平台。文章从艺术专业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的课题体系建构出发,提出高校艺术类课程在专业通识教育上要重塑艺术专业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科学设置艺术专业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教育课程上要推动艺术专业课程的不断整合、强化艺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以此推动艺术课程体系的发展和创新。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关键词】: 艺术通识课程 专业课程 课程改革
【分类号】:G642.3;J124-4
【正文快照】: 高校的艺术类课程发展,必须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为艺术学科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和平台。课程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基本元素,一切艺术教育必须充分落实到课程上才具有价值和意义,离开了课程,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载体,高校的艺术教育改革其本质上是围绕着课程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庞海芍;;通识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J];大学(学术版);2011年05期
2 孟永红;;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方永秋;王赫;;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配置——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角度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4 王栾井,刘晓峻;学科群:学科综合化发展的新趋势[J];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5 李波;;按培养模式重构地方高校课程体系[J];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6 杨洲;;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及方略[J];科技信息;2011年12期
7 王守绪;何为;张敏;唐先忠;;实践课程人才培养新模式产学研平台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年05期
8 鄢彬华;谢黎智;;通识教育的内涵辨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6期
9 季诚钧;试论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梅;陆林;王咏;;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框架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徐辉,季诚钧;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3 陈向明;;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4 宋爱忠;;近年中国大学专业教育弊端研究的综述[J];才智;2012年03期
5 张建梅;王巍一;云介平;;论应用型本科培养中班级导师工作的多元化与专业化[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白翔;;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7 王琼曼;;通识教育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启示[J];大家;2012年05期
8 李晓丹;郑小敏;;从钟摆现象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教育走向[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2期
9 冀运鲁;;高校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探究——以民国时期的无锡国专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12期
10 王鲜萍;;通识教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聆灵;我国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凌四立;大学学科群系统演进中的学术团队及其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肖玮萍;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秋;教师教育转型时期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群建设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邓慧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冉晓宇;新建高等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蔡庆杰;高校本科课程结构创新的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苏志勇;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婷;通识精神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程真;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雅君;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甘露;民族院校学科群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肖珍教;上海地区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义遒;;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2 张健;;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11期
3 邱玉臣;陈绍英;;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张兄武;;责任共担、四方联动:构建新型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5 蔡映;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6 展涛;;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7 衣俊卿;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和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01期
8 袁贵仁;;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J];教书育人;2011年03期
9 王广厚;原子团簇科学[J];科技导报;1994年10期
10 赵红州;;论科学发现的采掘模型(上)[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新课程标准刍议[J];大家;2010年20期
2 王为群;郭令源;;文艺学课程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改革趋势[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许春亮;;简析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刘海英;;基于高校艺术类专业《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文教资料;2010年31期
5 郭瑞;;开放教学 自主探索——“巴金《家》与莫言《红高粱》审父意识之比较”研究示例[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颜晓星;;《西方宗教艺术文化史》课程建设与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7 张秋平;;艺术设计本科人才的分流培养模式思考[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李祝莉;;论高职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7期
9 王立源;;从艺术课程改革看高师学生的“专”与“博”[J];新课程(教师);2010年06期
10 张宁;石凡;;浅析艺术类学生文化课学习与专业学习的失衡问题[J];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泽蓉;;浅析项目教学法在新媒体艺术教学中的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方文;高校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标准将调整[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张英;造型能力与素质的培养[N];美术报;2007年
3 汪建根;江苏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发力[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李玲 董海真;艺考,,是捷径还是独木桥?[N];东营日报;2006年
5 记者 姚学文 禹振华 通讯员 蔡晓辉;岳麓区成为全国最大艺术培训集散地[N];湖南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徐玮;培养一个中国超模有多难(诞生期)[N];中国服饰报;2008年
7 记者 张涛 纪正鸿;古堰画乡三个月造就油画“梦工厂”[N];丽水日报;2006年
8 见习记者 谭君 王春花;岳麓艺术村悄然治乱[N];湘声报;2007年
9 陕西省镇安县铁厂镇中心小学 张鹏程;艺术教育,农村不该静悄悄[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超;湖南部分高校环境艺术课程调查与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W
本文编号:1092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9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