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刘士聪散文翻译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09:36

  本文关键词:刘士聪散文翻译风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刘士聪 散文翻译 翻译风格


【摘要】:刘士聪在散文翻译方面成就斐然。然而专门针对他的风格研究却还没有。笔者选取刘先生的《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作为研究对象,以刘宓庆的翻译风格论为理论基础,目的在于探究刘士聪的散文翻译风格,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刘士聪是如何实现了他的翻译风格以及他实现这种风格的所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是什么。 本论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四章。 引言部分介绍有关散文的背景知识及其文体风格特征,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图和目的、研究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方法,以及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散文的背景知识简介,对本论文所研究的散文进行了界定。这里所研究的“散文”泛指所有的非韵文文学作品。接下来,笔者从散文的篇幅、内容、主题、语言及意境等方面总结出散文的文体风格特征。随后笔者回顾了中国翻译家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了本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刘士聪的散文翻译风格研究,探究刘士聪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翻译风格以及实现他的翻译风格使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和技巧。鉴于国内对刘士聪的风格研究还属于和张培基的散文翻译的对比研究,使得笔者对刘士聪散文翻译风格的专题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第一章着重介绍刘士聪的生平、主要著作、其翻译理论---“韵味说”等问题。然后笔者结合国内刘士聪和张培基教授汉译英翻译中同一文本的两个不同译本分析,从词数、词语的选择、以及句式的选择三方面总结出刘在汉译英翻译实践中的个人翻译特色。 第二章则对国内有关刘士聪、其翻译理论及主要译作所进行的研究做一综述。 在简要介绍翻译风格的基础上,翻译风格的可译性的讨论以及什么是译者的翻译风格进行说明上,第三章主要是提出了刘宓庆的翻译风格论。刘宓庆认为风格是可译的和可认识的,并据此提出翻译风格的标记体系。 作为本论文的重点,第四章除了谈及散文翻译的特点外,主要从风格翻译论形式标记的六个表现方面出发,分别分析了刘士聪的散文英译和散文汉译两部分译文,以其译作中的音系标记、语域标记、句法标记、词法标记、章法标记和修辞标记的例子,证实刘士聪如何实现自己的翻译风格和探究他是用何种翻译方法和技能来实现自己的翻译风格的。 最后是结语。本论文的结语是:首先,刘士聪的翻译风格是基于原作和原作者的风格,并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和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精湛掌握的基础上实现的。其次,他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能,主要表现为对应式换码、重建式换码和淡化式换码等,实现他的散文翻译风格的。
【关键词】:刘士聪 散文翻译 翻译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图和附表清单10
  • 符号说明10-11
  • Introduction11-17
  • 0.1 Prose,Its History and Its Stylistic Features11-13
  • 0.2 The Research Background13-15
  • 0.3 Purpose and Object of the Research15
  • 0.4 Research Questions15-16
  • 0.5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6-17
  • Chapter One An Introduction to Liu Shicong17-30
  • 1.1 Life of Liu Shicong17-21
  • 1.2 Main Works by Liu Shicong21
  • 1.3 Liu Shicong's Translation Theory---"Artistic Flavor''in Prose Translation21-23
  • 1.4 Characteristics of Liu Shicong in Translation,Especially in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23-30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30-37
  • 2.1 Study on Liu Shicong the Translator30-32
  • 2.2 Study on His Translation Theory---Theory of Artistic Flavor or Flavor Theory32-34
  • 2.3 Study on His Versions34-37
  • Chapter Three Liu Miqing's Theory on Translation Style37-44
  • 3.1 Translation Style,and Discussion over Translation Style37-38
  • 3.2 Marking System of Style:Formal Markers38-44
  •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Liu Shicong's Prose Translation Style Based on Liu Miqing's Theory on Translation Style44-92
  • 4.1 Analysis of Liu Shicong's Prose Translation Style in His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Practice44-65
  • 4.2 Analysis of Liu Shicong's Prose Translation Style in His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Practice65-92
  • Conclusion92-94
  • Notes94-96
  • Appendixes96-100
  • Bibliography100-102
  • Acknowledgements102-10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平;;浅谈《落花生》的文体特色及其英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2 李亚光;周莉;;感味“纯粹”——从文体学的角度看《永远的憧憬与追求》两篇英译作品[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5期

3 刘明明;;从“韵味说”角度欣赏翻译[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7期

4 张保红;;美的感悟、传译与创造——以刘士聪《落花生》英译文为例谈散文翻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李梅;;从“韵味”说来看汉语散文英译——以张培基译“故都的秋”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6 王玉哲;;《永远的憧憬与追求》翻译风格赏析——兼谈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其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0年16期

7 诸奇嫣;;从顺应论着眼比较夏衍《野草》的两个英译文[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温明生;冯妍;;从奈达的对等理论来对比赏析夏衍《野草》的两个英译本[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周荣;赏析刘士聪的汉译文《快帆船》[J];琼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王宏印;译事三味 甘苦一心——读刘士聪教授《翻译与鉴赏》一书兼谈散文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会芳;张培基刘士聪散文翻译风格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98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98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0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