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学、校勘学与中国古代艺术类著录研究——基于中国古代艺术类著录题跋、序跋的整理
本文关键词:版本学、校勘学与中国古代艺术类著录研究——基于中国古代艺术类著录题跋、序跋的整理
【摘要】:版本学、校勘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绕不开的研究"基础",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而中国古代艺术研究属于传统文化研究谱系的一支,虽有其自身的学理,但也需要关注版本及校勘问题。"版本者,研究之本也"。如果古代艺术史研究不注重版本学、校勘学研究,就可能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甚至造成学术硬伤,最终影响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在艺术类著录题跋、序跋整理与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证明版本学、校勘学对于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科课题“中国古代书画著录序跋整理与研究”(13ysb00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120.9;G256
【正文快照】: 就中国古代艺术研究,尤其是书画研究领域而言,历年来,多数学者更关注像“六法”说、《历代名画记》及《宣和画谱》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观念及著作,缺乏应有的学术力量对艺术类著录进行有针对性的版本学、校勘学意义上的系统整理及深度研究,所以此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学术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建平;于宁;;清抄本《庚子消夏记》题跋及所附《元破临安所得故宋书画目》考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郭建平;;国图藏明手抄本《图绘宝鉴》题跋考释——兼论书画类古籍题跋整理及研究之意义[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建平;;《珊瑚木难》与《铁网珊瑚不分卷》题跋考释——兼论二书作者归属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2期
2 张卿;吕三川;;《梅花喜神谱》题跋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庆先;《四库全书》载《图绘宝鉴》底本考原[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光;;叶德辉文献学理论与实践述论[J];船山学刊;2009年03期
2 蔡尚思;陈垣同志的学术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3 晓刚;范宁先生来我院讲学[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4 毛浦先;论楚辞校勘学产生与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J];云梦学刊;2002年03期
5 孙钦善;;古代校勘学概述(下)[J];文献;1981年03期
6 孙萍;;论陈垣对校勘学的贡献[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王邗华;一位受过情报训练的版本学家——义理寿介绍[J];民国春秋;1995年01期
8 孙微;张岚;;杜诗校勘学述略[J];钦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董迎霜;;论黄丕烈对校勘学的贡献[J];黑龙江史志;2009年18期
10 高玉;;金庸武侠小说版本考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冬冬;;西方校勘学中的“理校”初探——兼评胡适《元典章校补释例序》对西方校勘学的介绍[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周延良;;中国古典文献学与文化史学[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3 刘瑞升;;《徐霞客游记》版本散记[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4 王玉兴;杨锦惠;;《内经》“秋伤于湿”质疑平议[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罗检秋;;清末民初考据学方法的发展[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6 耿天勤;;中国古代杰出的文献学家郑玄[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蔡军;;略论中国新文学研究中的几个版本学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8 罗检秋;;西潮冲击下晚清汉学的调适与演进[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9 钱超尘;;20世纪四本《伤寒论》所据底本揭密[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10 李索;;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校证[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承略;风范永在 事业长存[N];联合日报;2008年
2 秦杰;“讲书”的书为读书人看好[N];中国商报;2003年
3 沈乃文;读书种子总是有的[N];光明日报;2009年
4 肖东发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继承读书传统 建立书香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刘燕玲;五千珍贵抄本面临亡佚[N];健康报;2006年
6 顾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之我见[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钟东;对传统校勘精神的释读[N];光明日报;2005年
8 鲁东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陈长文;简论“科举文献学”之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9 张岂之;关于国学本科教育的几点建议[N];光明日报;2008年
10 傅璇琮;古典文化普及读物之“智品”书[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怡;孙毓修版本目录学著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程泱;王念孙《读书杂志》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谢秉洪;《汉书》考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卢巧琴;东汉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整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纪学艳;张丑书画鉴藏与著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6 佘彦焱;《读书敏求记》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华宝;《史记》校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方向东;孙诒让训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章华英;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江曦;清代版本[x史稿[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雅新;《绛云楼题跋》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朱新民;叶德辉及其历史文献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薛惠媛;段玉裁校勘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张坤;缪荃孙文献学述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冰燕;郑振铎文献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李玉玉;《论衡》校读记[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江曦;张元济的版本目录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佟梅荣;《江格尔》产生不同版本的原因与不同版本之间的关系及传播特点的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王海刚;缪荃孙文献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杨大忠;《郡斋读书志》对版本学与辨伪学的影响[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74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17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