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异质同构论视域下的文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格式塔异质同构论视域下的文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异质同构 场 整体 创作主体 审美主体 格式塔质
【摘要】:格式塔心理学对知觉整体性和完形性的强调,使它不仅在视觉艺术中大放光辉,而且在文学领域的价值也逐渐显现。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指导思想和异质同构论、场理论更是为文学整体活动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 基于此,本文将以格式塔异质同构为切入点,场理论为基础,整体论为指导思想对文学活动展开研究。探讨环境场对文学活动中主体内在心理和主体活动的建构影响,分析创作活动和审美活动展开的条件,并结合作品研究异质同构的达成,以及主体的内在心理组织原则。 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格式塔,它的格式塔质的生成,是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遵循视觉组织律并达到异质同构的结果。探讨视觉组织律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对于如何生成文学作品的格式塔质便有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文学媒介的日新月异,使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接收的知识信息越来越多,却在纷繁复杂的物质呈现中变得无所适从;新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却失去了它的灵魂——格式塔质。在这个喧哗浮躁的年代,格式塔异质同构论对整体性的强调,对主体内在深层情感的呼唤,无疑会给迷茫的主体和迷失的文学一点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茜;;视唱学习中的四态合一与“格式塔”心理学[J];歌海;2011年04期
2 王臻;;英语听力理解测试与格式塔原则[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3 张思永;;焦菊隐“整体观”翻译思想现代阐释——格式塔心理学视角[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林冬松;;“审美共鸣”理论的“误读”与还原[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5 高建民;;对象与意义——胡塞尔意向相关项概念的两种解释进路及其困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8期
6 欧阳晓夏;;从心理语言学视角谈灵感思维[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镇邦;探索文学创作的奥秘[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学2010级研究生 付睿智;自由梦园[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鲁枢元;摄影文学:艺术园林的奇葩[N];中国艺术报;2004年
4 杨建波;大学语文的文化育人作用[N];光明日报;2000年
5 王蒙;得益不少 得趣不少[N];文艺报;2002年
6 济宁市普育回民小学 俞萍;充分发挥音乐的独特功用[N];济宁日报;2010年
7 刘汉波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美国部分比较法认定文学作品侵权有局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童丹;中国古典诗词俄译时的意象转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范晓峰;音乐理解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3 郏而慷;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张然;基于单线平涂的二维动画本体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昌秀;格式塔异质同构论视域下的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林于会;论格式塔原理在EST汉译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6年
3 傅培凯;格式塔美学批判[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怀礼;格式塔理论指导网络课程视觉效果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付玉珊;格式塔理论视角下《诗经》翻译的情感传达[D];苏州大学;2012年
6 胡安民;艺术格式塔异质同构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向阳;新闻摄影的格式塔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8 邵银花;语篇衔接教学对外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6年
9 韩硕;甲骨文视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晓莉;论文学接受中的格式塔现象[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76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17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