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的异化与本体回归
本文关键词:文学教育的异化与本体回归
【摘要】:文学教育功能作为文学的一种在场方式,其"教育者"身份却变得越来越可疑,更多的表征为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科学认知,文学本有的教育属性却被遮蔽而处于一种异化状态。究其原因,文学本体异化为教育手段、审美特性异化为科学认知、价值理性异化为工具理性是文学教育沦丧的肇始,最终致使文学教育成为以"文学"为手段的教育,而不是真正的文学教育。文学教育真正的实施,就必须让"文学"归位。
【作者单位】: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阜宁分院;
【基金】:江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文学观念的变革与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D/2013/02/544) 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I0-4
【正文快照】: 文学之所以能提升人生境界,让人更成为人,是因为我们对文学的接受绝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学的语言质料、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等表层感知上,而是要透过浅表对文学形象的深层体悟。在这过程中,我们获得的不是对世界的认识,也不是为了获得某种教益,而是将接受者植入到文学作品中,置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恒文;;批判维度和重建维度的统一——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姚爱斌;康德、叔本华崇高论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宛小平;;以中国传统智慧会通和消化康德的第三批判——牟宗三美学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朱林;黑格尔美学与本体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王国英;何江胜;;论《夜色温柔》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舒;;从加缪的《局外人》看理性对人的禁锢与异化作用[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慧妍;贾宁;;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网络平台的设计与研制[A];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年会优秀论文[C];2011年
3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何晓佑;;信息时代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走向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林福才;;校本教研的基本理论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吴晓明;;现代性批判与“启蒙的辩证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孔明安;;从文化工业到符号世界———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10 罗锋;;寻找“物化”之旅:传播批判思想踪迹与语境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U,
本文编号:1199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19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