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过程与标准——葛浩文访谈录
本文关键词:文学翻译:过程与标准——葛浩文访谈录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标准 文学翻译 翻译作品 文学作品 译者 萧红 莫言 中文 中国文学 小说
【摘要】:正二○一三年十月,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先生应邀来沈阳参加"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学术研讨会"。从美国来华之前,就约定好了这次访谈。访谈中葛先生低调、幽默,风趣不失严肃。谈及的话题从文学翻译的过程、方法到翻译的标准以及如何评价一部翻译作品等等。访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充实而愉快。访谈语言以中文为主,也有英文夹杂其中。本文经采访者翻译、整理而成。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二○一三年十月,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先生应邀来沈阳参加“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学术研讨会”。从美国来华之前,就约定好了这次访谈。访谈中葛先生低调、幽默,风趣不失严肃。谈及的话题从文学翻译的过程、方法到翻译的标准以及如何评价一部翻译作品等等。访谈持续了两个多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敏;;文学翻译中的“美译”标准[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2 林文艺;;文学翻译探究[J];武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秦添婴;;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J];商品与质量;2010年SC期
4 陈海苹;文学翻译中的美学再现[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郑和明;;文学翻译刍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王哲;;文学翻译浅谈[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刘虎;;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的多元化标准[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党争胜;;论文学翻译的文学性——兼论文学翻译的标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陈琪;;论文学作品中隐喻翻译的译者自由度[J];作家;2011年08期
10 高丽;;刍议文学翻译之难[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4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罗俊容;;碧野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孔喜;杨炳钧;;文学翻译译文修改的原型论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王冬梅;;文学性与文学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段祖贤 舒芳静;文学中译西 已成一道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马爱农;我和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6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滢莹;文学翻译应成为“文化驿马”[N];文学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姜小玲;林少华:文学翻译是心的对接[N];解放日报;2010年
9 冯骥才;文学翻译的两个传统[N];文艺报;2009年
10 陈众议;文学翻译为何屡遭诟病?[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竞;文学翻译机理研究—心智哲学视角[D];中南大学;2013年
2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奚念;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6 刘爱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批评的理论探索[D];山东大学;2012年
7 费玉英;小宝西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9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10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秋香;文学翻译标准与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妍;文学翻译中自译者的主体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琳超;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思考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地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4 张金凤;期待视野与文学作品重译[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闫敏敏;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审美过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江慧敏;从哲学阐释学视角论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7 黄佩琦;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刘敏;文学翻译中译者“创造性叛逆”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9 胡春晓;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D];重庆大学;2005年
10 王晓敬;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77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7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