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林纾及其作品地位的历史逆转

发布时间:2017-12-12 16:44

  本文关键词:林纾及其作品地位的历史逆转


  更多相关文章: 林纾及其作品地位 文言小说 “五四”白话运动 逆转 政治谋略


【摘要】:文言小说从短篇到长篇的运用在林纾手里得到完美的演绎,并掀起了文言小说繁荣的旋风。甚至可以说,林译小说及其创作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高峰,因此,晚清民国以来的读书人几乎多多少少都读过林译小说或其创作,其中自然也包括"五四"运动的发起者们。然而,深受林纾文言小说影响的"五四"文化先驱们发起的白话运动却宣告了文言小说的终结。林纾作为古文的殿军也不得不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并且由于激烈的反抗而很长时间被认定为历史进步的阻碍者,林纾及其作品从此很长时间沦为历史的弃儿,但这更多地可能是"五四"运动发起者们的政治谋略。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林纾是古文大家,一生潜心钻研古文,撰写了《韩柳文研究法》、出版《中学国文读本》、《国朝文》卷及《古文辞类纂选本》等,在晚清桐城派盛极将衰时,是既得到桐城派认可,又颇被时人称颂的另类古文大家。林纾天性侠义、助人为乐,与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桐城派等旧派文人私交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富伟;;胡适蒲学研究的理论反思[J];蒲松龄研究;2005年04期

2 刘晓峰;;从SL-TL语域比较的角度谈翻译中的语域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徐希军;胡适对苏联外交的评判——以对华政策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4 曹曦;殷开;;饱濡铅泪记桑田——陈寅恪与胡适眼中的“台湾民主国”[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5 曾光光;;戴名世与桐城派关系辨析[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6 胡晓;;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7 陈燕秋;;文学翻译中的“化”——以林纾译作《拊掌录》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8 杨冬冬;;从译者主体性看严复的古雅文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何飞;;显形的译者——董秋斯文学翻译思想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徐希军,刘向东;留学美国与胡适民主政治思想的形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高黎平;;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腊生;詹爱霞;;胡适与五四时期的文化转型——以丧葬礼仪改革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青;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杜翠叶;《新潮》月刊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孙绪敏;论新诗体式之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潇予;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David Copperfield四个中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褚金勇;现代性视域下的“五四”文学革命[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范晓滢;江西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司建平;南宋古文理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都旗;太监、妃子与贼寇[D];西北大学;2011年

9 何超;20世纪上半叶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尹丽峰;“六经皆史”的近代诠释及其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金娥;唐代文言小说与文学制作意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2 李桂奎,张学成;论明清文言小说时间设计的夜化倾向[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孙逊,秦川;明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罗宁;论唐代文言小说分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王枝忠;谢肇文言小说《麈馀》考论[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庞金殿;论文言小说在唐代发生的飞跃和变化[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7 萧相恺;《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前言:文化的·民间的·传说的——中国文言小说的本质特征——兼论文言小说观念的历史演进[J];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01期

8 段庸生;清代文言小说的泛滥与规范[J];求索;2004年01期

9 余丹;论宋代文言小说中的果报题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邱昌员,曾光敏;论唐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的传播[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古耜;《中国小说史略》何以用文言?[N];文学报;2014年

2 石明庆;李剑国先生和他的文言小说研究[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张新宁;鲁迅与苏曼殊文言小说创作论[N];淮安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陈建强;“之乎者也”:语气词?标点符号?[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金燕;清代文言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赵章超;宋代文言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宁;清代满族文言小说家及其小说创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玉洪;中国文言小说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唐瑛;宋代文言小说异类姻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庄逸云;清末民初文言小说史[D];复旦大学;2004年

9 邱昌员;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建青;作为政治的文学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倩;元代文言小说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2 储可艳;近代岭南文言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杨志浩;乾隆年间文言小说中的动物幻化[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4 张佳妮;明代万历年间社会经济对文言小说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庄逸云;明代中篇文言小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韦乐;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婚恋型狐女故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婷婷;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婢女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杜兴武;晚明文言小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秋;元代文言小说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邹佳锦;晚明江西文言小说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283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83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e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