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复调理论对小说叙事理论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巴赫金复调理论对小说叙事理论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巴赫金 复调小说 主人公 复调世界 叙述世界
【摘要】: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理论的翻译、介绍以及理论本身,没有更多顾及巴赫金的理论背景以及他对其他理论体系建构的影响力。综合分析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主人公"与"复调世界"两大范畴,与小说叙事理论中的"人物"、"叙述者"、"叙述世界"等范畴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小说叙事理论中的"人物"、"叙述者"、"叙述世界"等范畴充实了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主人公"与"复调世界",这两种理论形式共同指引着小说的创作实践。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叙事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I054
【正文快照】: 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理论的翻译、介绍以及理论本身,没有更多顾及巴赫金的理论背景以及他对其他理论体系建构的影响力。综合分析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主人公”与“复调世界”两大范畴,与小说叙事理论中的“人物”、“叙述者”、“叙述世界”等范畴进行对比,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宗社;;论《苏仙》对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颜水生;;论贾平凹《秦腔》的悲剧艺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李丽;;从“认同”到“背叛”——193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体式的多样化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郭松;;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陈莹莹;;《沐浴在阳光中》:对话与狂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夏薇;;浅析重庆方言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8 苏宁;;多维叙事视角与人生反思——从叙事视角谈王蒙的《杂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9 周述波;;革命时代的女性悖论与多声表达——试论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复调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10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3 郭华;;从“就近入学”到“初中建设工程”——关于北京市初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4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徐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李红春;;私人领域的内在悖论及其审美化解决——兼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必然性与必要性[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敏捷;;中国网络公共领域中社会民众评价活动的“自在”障碍[A];上海青年政治学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10 张白羽;;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劳伦斯中短篇小说[A];《网友世界》2014年第12期[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瑾;绍兴舜王巡会会货表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亚斌;藏族当代汉语诗歌:本土经验的现代表达[D];兰州大学;2011年
9 陈f^;城市漫游者的伦理衍变:论菲利普·拉金的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吕惠;秦文君少年小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苗菊;《世说新语》与《儒林外史》之叙事共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莉;《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空间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波;;巴赫金美学中的“聚置”诗学模式[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D.E.维康;王静;;我者自述之———巴赫金视角观照下的叙事身份[J];叙事(中国版);2010年00期
3 文浩;;巴赫金审美建构论探析[J];理论与创作;2010年03期
4 简圣宇;;略谈国内的巴赫金理论研究——1982年至2010年[J];高校社科动态;2010年04期
5 马君;;浅析巴赫金对话与狂欢中的人本思想[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0期
6 贾奋然;;试论巴赫金的对话艺术思维[J];文学前沿;2000年01期
7 曾军;在审美与技术之间——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纯技术(语言)”方法的批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王珂;论巴赫金文体进化观的成因及意义[J];思想战线;2002年04期
9 苏晖;巴赫金对西方喜剧美学的理论贡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钟敬文和巴赫金的对话[J];中文自学指导;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文放;;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表达——巴赫金的启示[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狂欢理论是“想像催生”的吗?[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张开焱;学会在开放中封闭[N];文艺报;2003年
3 达芙娜·厄蒂纳斯特-伏尔甘 张哲 编译;《在哲学与文学之间:巴赫金和主体性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钱中文;各具特色的对话 交往哲学与诗学[N];文艺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济远;试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程军;巴赫金“对话”美学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3 文浩;巴赫金主体性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瑞煊;巴赫金主体建构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袁建军;巴赫金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的人本观[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林卫星;论巴赫金诗学的主体间性[D];华侨大学;2011年
7 陈然兴;形式即边缘[D];西北大学;2007年
8 武耀博;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与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穆娟丽;重读巴赫金《生活话语与艺术话语》[D];西北大学;2014年
10 曹修群;论巴赫金小说的时空体理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294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94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