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的三个英译本
本文关键词:《怀旧》的三个英译本
更多相关文章: 鲁迅小说 狂人日记 白话小说 美国汉学 译文比较 研究专著 现实观 全译本 翻译 出版
【摘要】:正《怀旧》是鲁迅最早的一篇小说,但因为是用文言所写,且直到鲁迅身后才收入《集外集拾遗》,所以远不如他的白话小说那样受到英译者的关注。海外学者最早将《怀旧》译成英文的是美国汉学家威廉·莱尔(William A.Lyell)。莱尔的译文作为附录发表于他1976年出版的研究专著《鲁迅的现实观》(Lu Hsun’s Vision of Reality),后又收入他1990年出版的鲁迅小说全译本———《狂人日记和其他小说》(Diary of a Madman and Other Stories)。总体来说,莱尔的译文比较准确。但也有几处问题,最为严重的是两处。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美国早期汉学史”(NCET-11-0588)前期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怀旧》是鲁迅最早的一篇小说,但因为是用文言所写,且直到鲁迅身后才收入《集外集拾遗》,所以远不如他的白话小说那样受到英译者的关注。海外学者最早将《怀旧》译成英文的是美国汉学家威廉·莱尔(William A.Lyell)。莱尔的译文作为附录发表于他1976年出版的研究专著《鲁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艳;;浅谈鲁迅与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J];青年文学家;2009年19期
2 王向华;;谈鲁迅小说英译本中对中国特色语言的处理[J];飞天;2010年06期
3 赵鼎新;;《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中的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4 吴川;;孤独的不同诠释——鲁迅小说《孤独者》与蹇先艾小说《孤独者》的比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5期
5 纪艳;;鲁迅与索尔·贝娄的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之比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姚怡婷;;“意象背后的心理真实”——鲁迅、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比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7 管玲玲;;狂人的文化解读——评鲁迅和果戈里的《狂人日记》[J];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阮菲;;黑夜与疯人——从“夜”的象征看《狂人日记》与《疯人》思想的不同[J];消费导刊;2007年13期
9 闫晓茹;苏兰芳;;埃德娜与狂人:两个孤寂的灵魂——《觉醒》与《狂人日记》跨文化比较[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王鹏;;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艺术比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薇生;;高尔基《海燕》译文的历史钩沉——兼评瞿秋白、戈宝权、宜兰的几种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3 吴绵绵;;人文修养与文学语言的互动关系[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迅研究月刊》副主编 张杰;国外鲁迅研究三重镇[N];天津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夏斐;文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二)[N];杭州日报;2008年
3 王富仁;内部比较与外部比较[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罗雪虹邋张保平;空间广阔 乐趣无穷[N];中国艺术报;2007年
5 任美衡;打开一扇美学之门[N];文艺报;2008年
6 李雪林;消解雅俗[N];文汇报;2001年
7 美国 孙康宜 译 叶舒宪;从差异到互补:西方与中国研究的互动[N];文艺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王寅;“如果美国人懂一点唐诗……”[N];南方周末;2007年
9 洪申我;“处女作现象”解读[N];文艺报;2007年
10 张建丽;文学翻译的难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利荣;传播媒介发展与文学文体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燕;文化心理学观照下的鲁迅小说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月淑;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韩短篇小说叙事模式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2 金兰;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3 张岚;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杨宪益、戴乃迭译《鲁迅小说选》[D];四川大学;2006年
4 张文净;基于语料库的《孔雀东南飞》英译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5 王传梅;鲁迅小说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刘文娅;冷嘲与热讽[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7 汪培;从叙事学角度研究鲁迅小说的两个英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宋振华;认知视角下鲁迅小说中动物隐喻的翻译策略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9 袁洪敏;里尔克的代表作的译文比较[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赵静;关联理论下《鲁迅小说选》中隐喻的英译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03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03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