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操纵理论的新视角
本文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操纵理论的新视角 出处:《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麦田里的守望者 对比研究 意识形态 诗学 赞助人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愤世嫉俗、粗言秽语、青春期的敏感、对道德的疏离感和对成人世界的不信任,,在处于冷战中的美国社会引起极大的共鸣。小说的影响持续至今,自1952年出版以来全球总销量已超过6000万册。这部小说于1963年由施咸荣翻译,以“内部发行”的方式首次小范围介绍给中国读者,对于文化大革命前后时期政治高压下的读者而言,无疑是文学沙漠中的一口清泉。该版本自70年代初期开始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知青中广泛流传,无形中影响了一批后来的新时代作家,如王朔、苏童,乃至泛文化作家陆川等。施译本直到1983年才得以正式出版,并于2010年1月27日塞林格离世之后数日特再版“纪念版”。2011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忠实读者、文学爱好者、兼职翻译者孙仲旭于1999年着手尝试翻译,几经波折新译本终于在2007与新时期的读者见面。 新旧两个译本除了在翻译策略上有所差异之外,更在翻译目的、出版方式、译本影响等非语言层面有着显著不同。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麦》在中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译介现象进行对比,以期一窥不同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对翻译活动造成的动态影响。 论文首先回顾了翻译学研究“操纵学派”和勒菲弗尔“操纵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论原理及影响和不足。然后介绍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原著的作者,创作时期的美国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施咸荣、孙仲旭两个译本产生的始末。继而分别从“操纵理论”三要素出发,对两个译本进行了对比,主要是从译介层面出发,也涉及了少许语言层面的翻译策略对比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绿;;向塞林格致敬——塞林格与苏童少年小说比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文月娥;;副文本与翻译研究——以林译序跋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葛荃;;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理念与宽容社会愿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政治文化解读[J];理论学刊;2008年09期
4 占东东;;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文化快餐——九十年代文学商品化现象解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张园园;;翻译就是操纵——操纵学派综述[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张欲晓;悬崖边上的人生困惑——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社会主题评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郭佳;《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综述[J];太原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李晶;;翻译与意识形态——《水浒传》英译本不同书名成因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9 李霞;权力话语、意识形态与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施亮;;先父施咸荣的翻译生涯[J];炎黄春秋;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湘波;论意识形态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译介的操控[D];湘潭大学;2006年
2 王晓蕾;从翻译策略的视角看《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25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2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