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实践内涵的拓展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基础

发布时间:2018-01-12 00:31

  本文关键词:实践内涵的拓展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基础 出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实践 人的感性活动 马克思主义文论 文化理想


【摘要】: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拓展实践内涵、更新知识论范式,在对"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领会中,凸显实践论的生态学维度、主体间性维度,密切关注多重视域中文艺现实和改写的"主体"观念,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实际上是在原理层面对文学理论研究的一种推进,它作为一种主导性和有生命力的文艺理论,不但与各种文艺思潮有对话能力,还对文艺学的发展方向有纠偏功能。只有从自身的问题情境出发,以理论的地方化参与全球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对话,才有可能在一种相互融通中建构切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学派。
[Abstract]: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text, we should expand the connotation of practice, renew the paradigm of knowledge theory, and highlight the ecological dimension and intersubjectivity dimension of the theory of practic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iz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ization of human beings".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alit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the domain and rewriting the concept of "subject" is the basis of deepening the study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In fact, it is a kind of advance to the study of literary theory at the level of principle. As a dominant and vital literary theory, it not only has the ability of dialogue with various literary trends. It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rectify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Only from its own problem situation, it can participate in the dialogue of the global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with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theory. It is possible to construct a Chinese school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which is close to China.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马克思主义文论何以保持它的革命性、批判功能和文化理想,这是时代语境下我们必须面对的总课题。在这一总课题中,又包孕着无数个子课题,如:如何回到马克思的原初视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问题?从本土语境和问题意识出发建构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如何与西马、新马乃至后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国滢,程春明;西方法治的文化社会学解释框架[J];政法论坛;2001年04期

2 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分析工具[J];中国法学;2002年05期

3 杨学功;试论哲学的层次结构——兼涉几个相关问题[J];学术月刊;2003年02期

4 童世骏;;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J];学术月刊;2006年10期

5 徐长福;劳动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生产化——从亚里士多德传统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J];学术研究;2003年11期

6 高兆明;中国现代化价值合理性根据辩驳——在传统与后现代性之间[J];学术研究;2003年11期

7 张弘;《杜伊诺哀歌》及其他——关于里尔克的读解[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8 吴向东;马克思与“资本主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04期

9 陈爱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09期

10 黄文艺;全球化与法理学的变革和更新[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叶险明;;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的几点思考——兼论矛盾与和谐辩证法的限定问题[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2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田鹏颖;;马克思和康德“两种实践”观的本体论隐喻——试从社会技术哲学视角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陈质颖;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人性思想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1998年

3 郭继强;劳动供求状态:基于向下倾斜劳动供给曲线的理论与经验[D];浙江大学;2005年

4 雷龙乾;马克思主义社会转型理论[D];北京大学;2000年

5 孙冠臣;海德格尔的康德解释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张雪伟;日常生活空间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付畅一;《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D];复旦大学;2006年

8 秦廷国;人的和谐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惠玲;宋元时期藏区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叶国文;农民、国家政权与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原;异质性劳动的数理经济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万祥春;论中国公共卫生危机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偶芳;“人与自然是兄弟”——对云南丽江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文化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娄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国有资本政策变迁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李刚;介入与回应[D];苏州大学;2005年

6 闯晓燕;文化合理化与文化大众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文杰;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大众文化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段玉恩;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剖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梁海波;加速户籍制度改革 培育中国公民社会[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春雷;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征用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多吉才旦;;苯教在民期的实践活动及其文化背景[J];西藏研究;1991年03期

2 王明华,陈兆淼;“实践”问题三则[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年04期

3 熊天长;;天才世界观的萌芽[J];当代经理人(下半月);2005年01期

4 高岸起;;论方法在实践中的作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秦越存;;麦金太尔美德概念的建构及其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7年02期

6 石力波;;对“主体性”的理论考察[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邹婉秋;;自然美之源——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8期

8 高峰;赵华朋;胡茂新;;从“实践”出发探索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在和谐社会下的价值[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9 彭冰冰;;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评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张志勇;;人的感性活动和感性世界——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革命[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薇;;与茶结缘的日子[A];茶香铺就成长路——小茶人十周年纪念册[C];2003年

2 刘多;刘芳;;炎帝时代实践活动的若干特点[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丰富影视资源 开展实践活动[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4 北京东路小学课题组;;《家庭饮茶》探究型实践活动的总结[A];上海市少儿茶艺教学活动十周年文集[C];2002年

5 李清祥;;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何晓梅;;大力开展实践活动 扎实提高学生素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叶萱;;谈精心设计有效实验 探索自然奥秘的途径[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弭洪涛;王忠礼;姜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研究[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干成俊;;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人的实践活动的空间拓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朱秀荣;;发挥农村资源优势 拓展科技实践活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周克祥 余方喜 胡国民 童志清;黄州区“千人十户”实践活动深受群众欢迎[N];黄冈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兵;科学推动学习实践活动 进一步转变文风会风[N];贵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李川;学习实践活动务必抓紧抓实抓好[N];天津日报;2008年

4 淮学轩;市委指导检查组深入基层指导检查学习实践活动[N];淮南日报;2008年

5 记者 徐京跃;习近平主持学习实践活动会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记者王琳戴强;学习实践活动让百姓得实惠[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7 记者 钮怿邋刘力源;领导小组派出12个指导检查组[N];文汇报;2008年

8 记者 王永刚邋刘晓颖;我省首批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全面展开[N];云南日报;2008年

9 刘玉岗;以出色的工作保障学习实践活动顺利推进[N];淄博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张晋国;北京部署学习实践活动[N];中国工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美群;和谐文化论[D];武汉大学;2008年

2 方旭光;政治认同的基础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陈曦;赫茨尔及其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于晓权;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D];吉林大学;2008年

5 贺平海;论自尊与自由[D];上海大学;2010年

6 潘宇鹏;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贾丽民;逻各斯与人的生命[D];吉林大学;2009年

8 刘黎明;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中人之问题再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金萍;主体形而上学批判与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孟庆艳;文化符号与人的创造本性[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元宏德;探索幸福之路[D];吉林大学;2008年

2 曹金枝;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锦云;浅析史量才的报业思想及实践[D];武汉大学;2005年

4 廖为海;英国绿色学校及其实践活动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张国栋;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D];山东大学;2006年

6 罗昕;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汤庆博;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幸福问题[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昆;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批判[D];苏州大学;2009年

9 白絮飞;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文洁;普通高校开展音乐剧教学实践活动的初步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1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11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c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