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翻译中的虚与实——以屠格涅夫作品汉译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5 12:01

  本文关键词:文学翻译中的虚与实——以屠格涅夫作品汉译为例 出处:《俄罗斯文艺》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虚境 实境 文学翻译


【摘要】:虚与实是中国传统文艺理论中一对重要的范畴。文学作品中,逼真描写的景、形、境等具体的事物,称为"实境",由实境诱发的审美想象空间称为"虚境"。虚境是艺术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艺术作品的审美效果,同时,虚境不可能凭空而生,它要通过实境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将虚实相生的原理引入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做文学翻译,在正确达意的基础上,还要有审美层次上的追求。本文以屠格涅夫作品汉译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使译文虚实相映:画面的流畅性,语言的音乐性,语义的互文性。
[Abstract]:The reality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ry theory. In literary works, vivid description of the scene, shape, border and other specific things, known as the "reality", the reality induced by aesthetic imagination is called "virtual environment".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is the intention and purpose of art creation, which embodies the aesthetic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works of art,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can not be born out of thin air, it is shown by the specific description of reality. The principle of the virtual and real world into literary translation stud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correct meaning, but also a level of aesthetic pursuit. In this paper,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urgenev's works as an example how to make the actual situation match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creen fluency, language music, intertextuality semantic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高校俄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研究”(09YJA7400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屠格涅夫素有“语言艺术家兼美文大师”之称,法国艺术理论家泰纳说屠格涅夫是“古希腊之后最完美的作者之一”,“他的每部小说都象完美无瑕的古代雕塑。”[1](15)确实,屠格涅夫的作品给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审美享受,他的艺术结构和文辞的精美,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文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义华;;论民俗表演艺术样式的译介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王莹;《白鲸》意蕴层次剖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张瑞娥,陈德用;浅谈《红楼梦》判词的英译文对意象的处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方国武;;《淮南子》文艺理想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宣琦;;葱绿配桃红——张爱玲小说苍凉的象征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6 王东波;;语言本体论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陈慧;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形式寻根[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宗蔚;李加强;;中国古典诗歌与美国意象派诗歌中意象的比较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永江;;本科翻译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蔡燕;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论李商隐爱情诗的“间阻之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庞伟奇;直面虚无的灵魂救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曾洪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精髓—“景以境出,因借体宜”[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童丹;中国古典诗词俄译时的意象转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张慧琴;高健翻译协调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李洁;琴声何处不悠扬[D];苏州大学;2008年

7 刘春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刘彦明;李奎报散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志高;屠格涅夫与沈从文创作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宾惠;论文学翻译的标准:“和谐”标准[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李晔;鲁迅的文学接受理论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成柱;徐居正文学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5 蔡林建;和谐视角下的唐诗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小丽;辽代文学中民族民俗融合特质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赵洪梅;《史记》在元杂剧中的接受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8 丁荪;原型批评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颢;论译者的主体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久红;;虚实相生自成高阁——浅析不同艺术作品中的虚境与实境[J];文教资料;2008年15期

2 袁洪庚;;试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概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3 李晓静,昌切;高屋建瓴 通观微至——《文学翻译比较美学》略评[J];出版科学;2002年02期

4 秦露;网络传播与文学翻译问题[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3期

5 王理行;忠实是文学翻译的目标和标准——谈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批评[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6 孙致礼;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7 宋学智,许钧;从文化观看文学翻译的指导原则——“取长补短”浅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8 秦建华;语性理论对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吴春雪;浅谈文学翻译中归化法与异化法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吴琳;谈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阴山学刊;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邹琦;;图像时代的文学翻译[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郑雪彬;;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在文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孔喜;杨炳钧;;文学翻译译文修改的原型论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3 马爱农;我和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4 钟闻熹;外国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成立[N];文艺报;2011年

5 胡志挥;老舍先生与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7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滢莹;文学翻译应成为“文化驿马”[N];文学报;2009年

10 冯骥才;文学翻译的两个传统[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4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5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6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7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8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子章;差异及对立的终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天钦;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风格[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杨书;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D];外交学院;2001年

3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毕海英;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沈宇;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对等[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6 陈晓霞;从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许磊;意识形态在文学翻译中的操控[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虹;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新阐释[D];安徽大学;2005年

9 王燕;社会文化在文学翻译中的操纵[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10 张海卿;文学翻译中的目标读者取向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28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28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b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