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国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与符号表征再探

发布时间:2018-02-26 09:20

  本文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泛艺术化” 美学反思 符号表征 出处:《当代文坛》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论文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学界流行话语进行了甄别,建议以"日常生活泛艺术化"取而代之。同时,从符号学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化中异常突出的"日常生活泛艺术化"实践的表征,进行了描述与简析。
[Abstract]:The thesis discriminates the popular discourse of "Aesthetics of Daily Life", and suggests to replace it with "pan-artistry of daily life".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actice of "the pan-artistry of daily life", which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culture.
【作者单位】: 宜宾学院中文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日常生活‘审美化’与中国现代美学反思”[课题编号08SA002]系列论文之一
【分类号】:J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刘自匪;语言形象的生成与实现[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3 李红秀;审美的距离 悠远的韵味——解读卞之琳的《断章》[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夏德勇;现代小说文体变迁的形式及其文化语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刘自匪;艺术语言论纲[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6 申开敏;跨文化语言交际的符号学阐释[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丁咪咪;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象派诗[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唐伟胜;从《阿Q正传》看引语形式的汉英转换策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夏日光;视觉诗艺术符号的三度根据性[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郑洋;;《蒹葭》意象的符号学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琼英;鲁迅作品语言历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谈凤霞;“人”与“自我”的诗性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一果;历史·革命·人——关于“十七年”长篇小说的历史叙事[D];苏州大学;2001年

2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肖锋;论叙事作为修辞[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雅娟;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看英语双关语的翻译[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根云;《庄子》变形艺术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乃沃;家具造型设计符号系统初探[D];中南林学院;2005年

8 邱蔚华;庄子人生美学视野下的《庄子》形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英;论李商隐诗歌与唐宋婉约词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崔素花;《水浒传》沙博里英译本中人物对话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斌;;当代艺术的日常化与富有智性的实验[J];荣宝斋;2011年08期

2 高建平;;“审美”是审美“!艺术”还是艺术!——关于“跟着走”与回到“硬译”的几点思考[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3 杨向荣;刘娟;;边界游离中的知识建构——新世纪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与检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李静修;;“他者”的救赎与“自我”的挽救——对文学消费“他者”身份的商榷[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5 滕翠钦;;文学、文化研究和关系主义[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6 叶世祥;;当代中国审美主义话语的四个层面[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7 赵牧;;何谓生态,批评何为?——论生态批评的源流、表现及困境[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红春;;私人领域的内在悖论及其审美化解决——兼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必然性与必要性[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范垂功;文学艺术的超越性[N];人民日报;2009年

2 卫厚生;文学不应只为市场写作[N];文艺报;2004年

3 唐小林;消费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4年

4 王晓峰;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末路与新生[N];辽宁日报;2008年

5 邢建昌;文学理论三十年的知识演进[N];文艺报;2008年

6 方宁 中国艺术研究院编审 文艺研究杂志社社长、主编;从栏目看《文艺研究》的学术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童庆炳;冲破文学理论的自闭状态[N];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杨向荣;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N];文艺报;2010年

9 日本立命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艺术历史美学教授 仲间裕子 本报记者 乔燕冰;城市公共艺术,21世纪的艺术景观[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婷婷;日常生活审美化系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石俊玲;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的新问题[D];河北大学;2006年

3 王晓波;怎样的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梁书;网络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崔冠华;电子传媒时代的泛审美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6 徐振华;审美泛化,经典式微[D];吉林大学;2005年

7 包兴星;本雅明艺术生产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尹文亮;审美的困境与审美价值的重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晓军;主体与审美形态的交互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谢微;反本质主义语境下的文学本质问题[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7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37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9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