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批评在文学之内抑或文学之外

发布时间:2018-02-27 08:15

  本文关键词: 批评 文学性 文学化 理论化 出处:《社会科学家》2011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随着文学批评自身意识的加强,批评与理论、批评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文学研究领域的两大宏观主题。一方面,文学性的蔓延和渗透,使得批评也从艺术的附属者角色中解放出来,并因此而成为文学。另一方面,批评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要求其专业化、概念化与系统化,这又使批评用哲学的固定术语和概念范畴对艺术进行分析,以哲学的替代身份履行着对文学的统治,参与了哲学对艺术权利的剥夺。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literary critic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ism and theory, criticism and literature was gradually highlighted and became two major macro-themes 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research. On the one hand, the spread and infiltration of literariness, It liberates criticism from its role as an accessory to art and thus becomes literature. On the other hand, criticism is to become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that requires its specialization, conceptualiz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This makes criticism analyze art with the fixed terms and conceptual categories of philosophy, perform the rule of literature as a substitute for philosophy, and participate in the deprivation of artistic rights by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09年度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美国耶鲁学派阅读诗学研究”(SKZ0908)阶段成果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小仪;文学性[J];外国文学;2003年05期

2 余虹;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文艺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维保;托洛茨基与中国现代左翼文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黄继兰;;霍克斯红楼梦习语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赵洁琼;;浅谈文学翻译中的忠实与叛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4 杜金燕;;弃“恶”扬“善”——从《林纾的翻译》看创造性叛逆在翻译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5 王力可;;文学突围——读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与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6 林娜;;也谈《林纾的翻译》——林纾翻译作品中创造性叛逆的再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7 郭雷;刘晓静;;浅谈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8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党圣元;;新世纪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域[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10 胡江宁;现代阐释学与文学翻译实践的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慧林;;教材建设与“教材观念”[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2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郭跃辉;;新时期外来文论教材对我国文学理论观念的影响[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清;帝国意识与吉卜林的文学写作[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肖显惠;传媒视阈下的“大陆新武侠”[D];兰州大学;2011年

4 崔瑛祜;左翼文学论争中的茅盾(1928-1937)[D];北京大学;2011年

5 方芳;台湾海峡两岸射日神话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周羽;清末民初汉译小说名著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上海大学;2010年

7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9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闫薇;1950-19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瑞;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黎华;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3 胡乔美;浅析王国维的文学观[D];南昌大学;2010年

4 谢雨;从译介学角度试析《正义的谋杀者》—分析阿尔伯特·埃伦施泰因对《水浒传》的编译[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5 高建华;中国国内家具展会评奖活动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杨晓利;鲁滨逊故事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海婷;大形式:形式—手法—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亚明;批评之美:《咀华集 咀华二集》的批评文体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曾喜云;论詹姆逊对结构主义的阐述[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石文芳;曼殊菲儿小说徐译本对凌叔华短篇小说创作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南帆;文学理论:开放的研究[J];东南学术;2001年04期

3 余虹;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文艺研究;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译文;傅宗洪;;传媒时代电视与文学的互动[J];新闻世界;2009年08期

2 陈雪虎;批评理论的当代意味及其内在策略[J];文艺争鸣;2005年02期

3 易家彦;;纪实不只是记事[J];中国铁路文艺;2008年09期

4 郝明工;;试析陪都重庆的报告文学书写[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毛炳汉;兼顾学术性和文学性——《六朝如梦鸟空啼》印象[J];理论与创作;2001年04期

6 张涛;叶君远;;文学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人社团[J];河北学刊;2006年01期

7 毕绪龙;;“纯文学”讨论迷思[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熊婷婷;;从戏剧性看戏剧翻译[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贾永雄;;文学语言的魅力之源探析[J];理论导刊;2006年10期

10 王亚芳;;论中国当下电影中的文学性缺失[J];电影文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厚均;;当前文学如何实现理想的审美表达——兼谈20世纪50—70年代文学关于理想的审美表达[A];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白烨;;“80后”的现状与未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3 陈雪虎;;批评理论化及其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罗建新;;汪瑗对《楚辞》文学性的体认[A];中国楚辞学(第十四辑)——2007年浙江杭州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夏平;;唐代国子学官社会角色变迁及其与文学之关系[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8年

6 张衔;庄志晖;;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批评:一个理论述评[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赵山林;;试论戏曲传播中的文学与音乐关系[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鸿雁;;历史的选择——新时期引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衡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郑俊海;;医学论文审稿之管见[A];学报编辑论丛(第二集)[C];1991年

10 杨炯;杨兴国;;论高校财务管理经验的理论化[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解放思想论坛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匡钊;批评理论[N];光明日报;2002年

2 龚政文;更好地发挥文学的基础性作用[N];文艺报;2010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王光明;打工文学要继续拓宽疆域[N];深圳商报;2010年

4 方晓达 黄伟 吴永奎;深圳宝安给力“打工文学”[N];南方日报;2010年

5 黎保荣 肇庆学院文学院;文学之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郑周明;微博需要文学在场[N];文学报;2011年

7 张林初;文学性与商业性并举[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8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孟繁华;文学该怎样进入公共论域[N];深圳特区报;2010年

9 绿茶;纵览书单 发现文学[N];文艺报;2011年

10 范玉刚;对人的全面深刻理解是评价文学的重要尺度[N];学习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国栋;《景德传灯录》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吴塔娜;《青史演义》文献史科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李军;加缪的“荒诞哲学”及其“文学化”[D];山东大学;2008年

5 苏仲乐;文化批评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疾超;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樊波;魏晋风流——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黄耀红;演变与反思: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建设;乔纳森·卡勒:解读理论多元时代[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祥春;当代语境下大众文学的书写与消费[D];西北大学;2010年

2 陈云丽;《约翰福音》三大中文译本文学性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张力;论纪录片的文学化表述[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杜志峰;[D];浙江大学;2004年

5 黄丽娜;文学形式与文学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胡平平;从文学到文学性:图像社会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高志明;《史记》的文学语言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8 邱晓;历史叙事的文学维度[D];西北大学;2008年

9 李娜;从文学是什么到文学性是什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伟;网络文学对文学性的拓展[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1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41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a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